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产业托起小康梦——陇南市武都区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2018-08-28 11:13:52  作者: 来源:
      武都新闻网8月28日讯(记者 张虎伟)九月的洛塘镇和平村,依旧能感受夏末的一丝酷热,村民们忙碌在和平村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魔芋地里,为月底的收成做着最后的准备。

     “今年我们合作社引种的魔芋产业喜获丰收,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能采摘,除了自己种植的收入外,年底还能分工1000多元,产业扶持政策给我们带来了福利,也让我们脱贫致富更有信心。”和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尹顺斌说。

     这种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合作社的模式,不仅帮助和平村的贫困户有了自己的致富产业,还能每年从中获得稳定的分红,解决了贫困户缺乏生产技术、销售渠道等在扶贫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达到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共赢的目的。

     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走向深入,武都区及时调整思路,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创新“145”产业扶贫机制,将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过去零星分散、短期发展的扶贫方式向“一户一策”、持续发展的模式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武都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2017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31元,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15.01万人减少到5.0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9%。其中,特色产业经营性收入占比从38.6%增长到43.2%。


立足区情实际  精准选培产业项目

     武都区地处秦巴山地结合部,优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武都油橄榄、花椒、蜂蜜、红芪、茶叶等名优农特产品,“中国油橄榄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千年药乡”的美誉享誉全国。针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的区情,武都区立足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无污染的原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区位优势,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油橄榄、花椒、核桃、中药材、中蜂养殖、特色小杂粮等富民产业,坚持走产业扶贫之路。

     在两水镇大湾沟油橄榄示范园里,一望无际的油橄榄郁郁葱葱。示范园的负责人说:“武都油橄榄引种就是在这里实现的,现在示范园已经成为全国油橄榄标准化示范基地,同时也成为武都区油橄榄优良品种孵化基地。”

     针对不同乡镇的区域特点,武都区形成了“按特困片区做规划,按贫困村列项目,按贫困户施策,按带贫成效扶企业”的产业布局。在白龙江河谷区域发展油橄榄产业,在半山干旱区发展花椒、核桃产业,在高寒阴湿和林缘区发展中药材、中蜂养殖、小杂粮等农作物,为贫困户选准脱贫增收产业,做实做细“一户一策”,确保每户都有一个致富产业,实现了“家家有主业、户户能增收”。目前,全区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25万亩,基本实现适生区全覆盖和贫困户全覆盖。


强化综合施策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为了抢抓国开行贷款融资项目机遇,武都区坚持贫困村社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配套项目同步实施,有效整合农业综合开发、交通、水利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加快提灌、水窖、喷灌、集雨节灌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打通村与村、片区与片区之间的断头路、产业路600多公里,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灌溉难、运输难”的问题,降低了农特产品生产成本。

     “掌握农时要巧干,因地制宜顺自然。花椒当作孩子养,致富路上奔小康。”这句流传在武都乡间的顺口溜,正是当地农民对花椒树进行科学管护的形象描述。

     近年来,武都区大力开展油橄榄、花椒、核桃高接换优,加强冬季经济林管护,积极帮助贫困户改造低产园,强力推进综合管护措施落地,累计完成嫁接130多万亩。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依托油橄榄、花椒、茶叶等产业基地、带贫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组织,不定期对贫困户开展精准技能培训,实现了户均有一名科技明白人。油橄榄、花椒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产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2017年全区特色产业实现产值46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4.7%。


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产业扶贫模式

     马营镇地处高寒阴湿地区,中药材种植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为了实现保价收购,解决贫困户中药材销售难题,武都区积极引导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多渠道提供金融支持。通过引进北京同仁堂药业公司,马营镇建立起了具有产地认证及加工仓储一体化的中药材基地,带动贫困户56户,吸纳劳动力60多人,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劳务经济的双赢。

     “以前,每个村的春耕几乎都是自己单做,每样农产品都有一点,结果就是量不够大、品质不好、卖不出好价钱,产生不了效益。”马营镇党委书记唐红宝说,“现在,通过全区‘145’产业扶贫机制的带动,尽可能把贫困户纳入经济组织,让贫困村、贫困户增加收入,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为了确保贫困户收入有稳定的产业支撑,武都区探索创新了“145”产业扶贫机制,明确产业扶贫承接载体,组建新型“带贫”合作社,通过“合作社+集体经济、合作社+产业项目、合作社+企业、合作社+电商”四种联动机制,鼓励贫困户与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精准对接,实现联动“捆绑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共组建带贫合作社625个。


借力市场效应  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随着扶贫产业的不断发展,武都区研究制定了《油橄榄、中药材奖励扶持办法》和《农业特色产业“1+2”模式扶持意见》、《进一步创新机制做好产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让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鼓励引导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同时,为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武都区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探索出一条“合作社+C店+1688店+产业带”集中持续发力的电商带动产业扶贫之路,实现了优势资源与国内市场精准对接,形成了油橄榄、花椒等一批农产品网货品牌,吸引了大量网上消费者和线下收购商。目前,全区1821家网店2017年累计销售14亿元,带动贫困户5387户22625人。
     
     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带动产业扶贫,武都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销售价格也不断攀升,品牌效应也持续放大,不仅激发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也挑起了武都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梁。


【编辑 杨榛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