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武都区“五跟进”持续推进产业扶贫

    2019-05-08 14:39:29  作者: 来源:
      武都新闻网5月8日讯(记者  严艳)近年来,武都区紧盯整区脱贫摘帽目标,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全力推行产业扶贫“五跟进”发展模式,积极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发展产业实现增收。

     一是扩大规模化发展,扶贫资金跟着贫困户走。武都区精准实施到户产业项目,在不改变项目资金用途的前提下,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的要求,2018年度整合到户产业扶持资金2.62亿元,2019年度安排到户产业发展资金4107.6万元,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区种植产业面积达到220余万亩,其中花椒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油橄榄面积47万亩、中药材面积20.26万亩、核桃面积56.98万亩,葡萄、桃、樱桃等林果产业3.32万亩。全区特色产业基本实现适生区全覆盖和贫困户全覆盖,对接“一户一策”产业发展计划,确保每户都有一个致富产业,实现了“家家有主业、户户能增收”。

     二是加快组织化进程,贫困群众跟着合作社走。武都区积极引导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协议,采取流转土地、吸纳生产资料、扶贫贷款入股等方式,让贫困户直接参与到产业发展的各环节,实现分红增收、多渠道增收。截至目前,全区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822个,辐射带动农户81919户,贫困村有带贫能力的合作社625个,借鉴“宕昌模式”创建股份制合作联合社7个,合并重组合作社36个,带动贫困户18818户,实现了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贫困户入社率全覆盖。通过“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带贫模式,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4830元,充分发挥了合作社在助推产业扶贫中的纽带桥梁作用。

     三是坚持科学化发展,合作社跟着扶贫车间走。武都区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助推扶贫”的思路,凝聚政府、市场、企业、群众多方合力,借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已有产业基础,通过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创新以“企业+车间+贫困户”、“企业+订单+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鼓励引导各类经济组织兴办居家式、厂房式、合作社式、“互联网+”式“扶贫车间”,使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地致富”,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运营“扶贫车间”18家,吸纳贫困户就业660人,贫困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

     四是推进集约化发展,扶贫车间跟着龙头企业走。武都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市场、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坚持全产业链开发,着力打造优势品牌,推进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抓好产销对接,积极引进并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帮建扶贫车间,为脱贫攻坚增添“新引擎”。截至目前,全区已发展和引进龙头企业4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带动贫困村数150个、合作社389个、贫困户11247户。同时组建了武都区丰农富民公司,注入统筹入股分红到户资金,采取“五级委托”的方式进行入股分红,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五是侧重市场化效应,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武都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市场营销体系,主动顺应市场需求,持之以恒做好“独一份”、“特别特”的油橄榄、花椒等农业特色产业和崖蜜、中药材、小杂粮等短平快产业。目前,全区油橄榄总面积达47万亩,建成了大湾沟、将军石高标准国有示范园,国家级龙头企业祥宇油橄榄荣获以色列“2018年特拉橄榄油大赛”金奖,省级龙头企业田园油橄榄荣获国际橄榄油最高奖项—马里奥·索利纳斯奖;花椒基地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建成万亩花椒基地8处,千亩花椒示范基地108个,产量、上市量决定着全国花椒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导向。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建成综合农产品交易中心1个、“区电商扶贫服务中心”1处、网货展销平台1处、供应分销平台8处,网店1887家,线上入驻“1688网店”73家,共带动贫困群众5387户22625人。


【编辑 杨榛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