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动能”
拓宽乡村“致富路” 藏乡发展“提速度”
“这条路连通的土地土质都比较好,很适合种植药材,以前的路太窄,路段坑坑洼洼,雨天泥泞难行,如今政府帮助我们加宽了路面,后面将实施硬化,对我们发展产业有很大帮助,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磨坝乡东岳山村村民宗张林激动地说道。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磨坝乡持续深化区委“五看五比五促进”行动,按照区委“3+6”农业产业发展体系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扎实有序推进产业路修建、扩建工作。
目前对马燕坝至东岳山村坪里社的产业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全长5.4公里,受益群众涉及东岳山村、中腰村、竹园子村共573户1894人,解决了群众产业发展的“绊脚石”,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
党建引领 搬迁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坪垭藏族乡党委政府围绕区委“3+6”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立足本乡实际,按照“山上有生计、山下好生活”的发展路子,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花椒、油橄榄、特色小杂粮、肉兔养殖、核桃等特色产业。
截至目前,全乡种植花椒1.4万亩,发展油橄榄460亩,种植订单高粱1700亩、订单辣椒400亩,荞麦等其它小杂粮3000多亩。借助东西协作机遇,建成了年出栏50万只的康大肉兔养殖场,通过“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已在坪垭村、鹿连村建立了肉兔特色养殖基地。
如今,沿着坪垭藏族乡特色旅游路,腰道村旧房沟百亩油菜,赵杨坪村连片荞麦,鹿连村肉兔养殖,俄儿村勃勃生机的千亩油橄榄相继映入眼帘。一眼望去,油橄榄、花椒、核桃、中药材、荞麦、油菜花、小麦、高粱等产业交错在蓝天白云之下,映照出藏乡群众追逐乡村振兴好日子最坚定的脚印。他们种下的是种子,收获的是希望。
党建引领促发展 乡村振兴展画卷
柏林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主动作为,不断发展壮大全镇种植和养殖产业。在镇内花椒、油橄榄等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引导广大群众开展“花椒+粮食作物”、“花椒+蔬菜”套种模式,预留套种辣椒地块2000亩,蔬菜种植2300亩,花椒管护18881亩,马铃薯播种1992亩。同时,进一步探索、拓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全镇农民合作社示范社74家,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同时,柏林镇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立基础设施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下村入户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靠实工作责任,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具体工作落实。
目前,厕所革命摸底需求220户,已进入建设阶段;通村公路隐患排查12处,已治理7处,新增通村公路护栏5.2公里,全力确保辖区群众安全出行;改造李家山青岗坪人饮工程,更换老旧管道800米;袁家坝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
融媒体中心记者:石晨
监 制: 张文斌 审 核:张虎伟
责 编: 孟涛涛 编 辑:王骞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