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这条路走对了”
提高药材品质 打造绿色产业
随着中药材在市场持续走俏,群众种植的积极性愈发高涨,为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促进中药材提质增效,带动群众持续增收,马营镇广泛宣传产业扶持政策,扎实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建设万亩中药材示范基地,辐射带动3亩以上药材种植大户800余户,全镇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4万余亩,其中当归1.5万亩,党参5千亩,大黄4千亩,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全镇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
“种植中药材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有些地方离家较远,有时我便在地边的安置房住几天才下山,这样就能把药材管理得更好,收入也就提起来了。”种植户李五平说,近几年来,为了早日走上致富之路,他每天起早贪黑,将自己的五亩地和租来的十几亩地都种上了中药材。山高路陡的田地,不能租用机械操作,他就通过一双勤劳的手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马营镇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思路,深化种植、加工、销售“三位一体”模式,以助农增收为目标,增强企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田机械耕作水平,提升特色产业中药材品质,增长中药材产业综合效益,全力打造绿色优质高效的药材种植示范乡镇,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让群众在家门口增收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迎着春风,走进安化镇米仓红芪千亩种植基地,农民们正抡着锄头栽植红芪苗、清理秸秆、撒肥料、修剪药苗、放药苗,大家分工有序,干得热火朝天。
安化镇米仓红芪种植基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运营,种植过程中,村党支部牵头,组织吸纳当地群众在种植基地务工,为群众增收又增加了一条新路子。
甘树湾村村民马文举说:“受疫情影响,我无法外出务工,家庭日常开支出现困难,我在家门口打工栽植红芪,每天还能挣100块钱补贴家用,离家也近,很方便。”
随着全镇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安化镇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已初步形成规模化。全镇将依托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区域中药材种植新路径,形成一条种植、收购、深加工、出售为一体的有机产业链,让中药材种植切实成为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目前,全区已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120多家,中药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1100多个,年加工销售中药材鲜货能力达2200万公斤。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边缘户种植中药材1.2万亩,中药材主产区贫困户种植中药材户均收入将达到1万元以上,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
监 制: 张文斌 审 核:张虎伟
责 编: 孟涛涛 编 辑:王骞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