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搬出大山莲花“开”

    2018-12-04 15:53:15  作者: 来源:

      武都新闻网12月4日讯 在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观光台,俯瞰一排排藏式民居自上而下排列有序,统一的规划、整齐的布局,令人耳目一新。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占/摄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占

      陇南是甘肃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武都是陇南扶贫的重点县区,而武都区坪垭藏族乡不仅是陇南25个特困片区乡镇之一,更是武都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11月29日上午,记者从武都驱车向西行进40分钟左右,在212国道上便可看到白龙江对岸的坪垭藏族乡。放眼望去,一大片排列有序、风格别致的藏式建筑成为大山深处的一道风景。随车的武都区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里是坪垭藏族乡现在的家园,市区两级民族团结示范点、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区、生态文明和民族风情旅游村。

      初冬时节的坪垭,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川坝河谷地带的葱茏绿意,别有一番风味。向着观景台乘车盘旋而上,呼吸着虽寒未冷且没带任何杂质的新鲜空气,一股凉爽的感觉沁人心肺,远处的山峦层林尽染,雪线以上一道白,而雪线之下一层红黄相间,绵延百里。到达易地扶贫搬迁观光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四川阿坝州设计院设计的以“十四颗佛珠”为主题的1号安置区。鲜明的藏族风格让人感觉到了异域风貌,一排排藏式民居自上而下排列有序,统一的规划,整齐的布局,14个宽大的平台,十四排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就像“十四颗佛珠”隆起在这块吉祥的土地上。

     左边是以“莲花永驻”为主题的2号安置区,右边是以“十四颗佛珠”为主题的1号安置区。

坪垭藏族乡风格别致的藏式建筑。

      兰海高速穿村而过,兰渝铁路也傍山贯通,历经3年多的建设,搬迁群众全部搬迁入住。机关单位、卫生院、派出所、坪垭中心小学和幼儿园搬迁运转,白龙江畔一个现代化的藏式小乡镇充满生机。

      转眼向西,俯瞰整个搬迁点的2号安置区——“莲花永驻”,这里的设计更是巧妙,设计者结合藏族特有的佛教文化背景,将2号搬迁点设计成一朵充满佛教意义的莲花。坪垭藏族乡旅游专干强丽娟说,这样的设计除了产生美好景致的视觉感受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就是寓意着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领导下,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这一惠民举措,引导和帮助坪垭藏族人民解脱贫困,走出苦海,从而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据强丽娟介绍,每一朵花瓣上安置着一个村,分别是:旧墩、腰道、赵杨坪、鹿连、俄儿等6个村。

      坪垭藏族乡是甘肃省陇南市25个特困片区乡镇之一,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发,贫困程度深,就地扶贫开发成本高、实现脱贫难度大。2015年,面对处在九沟八梁之中的坪垭藏族乡,陇南市、武都区两级党委政府因地施策,作出了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重大决策,对深山上的8个村1236户5731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截至10月25日,除了37户非农户,其余1199户于2018年已整体搬迁。搬迁后,当地政府将对搬迁安置区与周边景区进行整体规划,打造民族风情和乡村生态旅游村,同时加大群众专业技能培训,并引进企业实现群众本地就业,帮助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坪垭村如雨后春笋般的藏式小楼房。

      走进坪垭村,只见如雨后春笋般耸立着一座座精致的藏式小楼房,小巧玲珑的藏式设计,让人耳目一新。

      村口就是李吉地卓玛的家。

      “最近货卖的剩下不多了,过几天准备去城里进一批货。”记者见到李吉地卓玛时,她正在自己的小卖铺里整理着货架。

      屋子里家具电器配备齐全,货架上的货物码放的整整齐齐。在迎来送往顾客之余,李吉地卓玛谈起了自己生活的新变化:“原来在山上,除了黄土还是黄土,吃水很困难,每天都要去最深最深沟底的清泉里,运水回家。自从搬下了山,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这在以前是从来都没有想过的。”

李吉地卓玛正在自己的小卖铺里整理着货架。

      原来的坪垭藏族乡,位于白龙江南岸半山腰地带,全乡地形以九沟八梁为主,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叠翠,全乡9个行政村有8个(除铧嘴外)村依次向西散落在海拔1100——3200米左右的高半山上。

      “在山上的时候,一家6口全靠老公一个人外出打工维持生活,我自己在家里种一点高粱、谷子等杂粮和照顾3个孩子,可今年春节期间的一次意外,致使老公受伤残疾……”

      就在李吉地卓玛一家6口几乎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时,当地政府为她申请了低保,于今年5月份将她全家搬到了山下,住上了150平米的新房子,还帮扶她办起了小卖铺,现如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老板,来包烟……”

      谈话间,又有人来买东西了。李吉地卓玛熟练地从货架上取了盒烟递给顾客,又含笑接过了顾客递上来的钱。

李吉地卓玛将一盒烟递给了顾客。

      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是重点!如何做到搬的下,稳得住,能致富,可发展的目标?

      驻村干部郭进学说,下山后,我们主要依靠退耕还林、景区、企业三方面的收入。抢抓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对迁出区土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已形成1.4万亩花椒林带,逐步增加群众收入,恢复迁出区生态。通过组建带贫合作联社,引进企业联办扶贫车间,可实现400人就地就业增收和为贫困户和村集体分红。将搬迁安置区与朝阳洞景区整体进行规划,充分挖掘藏族民俗文化资源,打造乡村生态旅游村。

      此外,超前谋划产业发展,让更多的群众从事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同时加大对专业技能培训,开展有组织输转,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将五保户、单人独户采取集中供养安置在五保家园,对失去劳动力、因病致贫等贫困群众实现兜底性脱贫。

干净、舒适、整齐、美观的藏式小镇。

      采访结束,记者一行乘车进入了国道212线,透过车窗,对岸搬迁点又一闪而过,朦胧之中,仿佛看到了那座干净、舒适、整齐、美观的藏式小镇,一群幸福快乐的藏家儿女,在那朵莲花的中心广场上载歌载舞,歌颂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村旁的大道旁,白龙江一如既往地奔流向东,渐行渐远的山影,经幡还在飘,坪垭人在欢歌……

      你听,那歌声里满是眷恋,更是生机与希望。

【编辑 杨榛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