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深圳特区报】她生于5月12日,取名“一摇”

    2018-05-14 11:16:15  作者: 来源:深圳特区报
地震宝宝韩一摇(左二)一家与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大夫张晓慧(右二)亲如家人。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据深圳特区报5月13日讯
记者 肖意)听到门外熟悉的张晓慧阿姨问候声,放学后在家中客厅玩耍的小女孩一摇愉快地跑着去开门。
 
      “一摇是乳名,上学后的正式名字叫艺瑶,同音不同字。”妈妈者洁忙着招呼客人入座、倒茶。
 
      张晓慧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原妇产科主治医生,从医30年,经她手接生的孩子无数。一摇是其中普通的一个,也是最为特殊的一个。
 
      震前3分钟
 
      “我是10年前的5月11日晚上住进医院的,一摇的预产期是5月12日。”者洁的描述和回忆把我们带进了那个刻骨铭心的难忘时刻。
 
      2012年5月12日14:25,一摇出生了。
 
      仅仅3分钟时间,世人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了!
 
      “当天14:25,胎儿顺利娩出,我正在做善后工作,还要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和擦洗身子,突然间产床晃动起来。我还以为累了头犯晕,没有理会。谁知房子随后也跟着晃动起来,只听到医用器械掉在地上的‘咣当’声和大家嚷着‘地震了’的惊慌声。”出身医生世家、从事妇产科工作30年的张晓慧说起当年情景,仍是心有余悸。
 
      忆及当年地震时分娩的惊心动魄情景,者洁说自己的淡定是因为当时的注意力全在生产的痛苦上,只想着赶快把孩子顺顺当当地生下来。只是分娩阵痛的间隙中,她也感觉到身下的床在摇、头顶的手术灯在晃,但也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大地震并且造成那么大的破坏。
 
      4楼产房外,焦急等待中的者洁丈夫韩冰看到大家纷纷往外跑,情急之中,不顾医护人员阻拦,径直冲了进去,也不管生了没有,抱起产床上的老婆就要往外跑。
 
      “当时我正在给者洁处理脐带,胎盘还没有娩出来,不及时处理的话,会造成产妇大出血,非常危险。”张晓慧说,大声喝止住韩冰的鲁莽行动、安全转走新生儿后,她和护士们争分夺秒、抓紧完成了相关手术工作,才让韩冰用被子把产妇包裹着,迅速抱着跑到一楼。
 
      韩冰有着宽阔的脸庞、壮实的身材。说起当时,憨厚的他还颇有些不好意思,“我在产床外等着的时候,突然感觉到门和墙在晃,有人在边嚷‘地震了’边跑,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冲进去抱上老婆赶紧走。冲进去一看,氧气瓶已倒在了地上,更是慌了神,抱起老婆就要走,幸亏张主任制止了,不然老婆就真的危险了。”
 
      爷爷的决定
 
      跑到一楼,看到老婆、孩子安全,又是第一次做父亲,韩冰说当时的感觉“真是惊吓又有惊喜”。
 
      “在一楼避震时,孩子的爷爷说,孩子今天出生太特殊了,要取个有纪念意义的名字。”者洁说。
 
      这么大的地震,肯定有人失去生命,也有新的生命诞生。孙女在大地震的摇晃中诞生,就叫一摇吧!
 
      爷爷做出了决定。
 
      “爷爷希望通过取名的方式,让孙女牢牢记住她出生那天的特殊日子,不忘恩情,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韩冰说。
 
      “没有张主任,可以说就没有我们母女的平安。”当着张晓慧的面,者洁由衷地表达了感激之情。一摇出生后,可谓患难之交的两人也经常串门,成了熟人。两年后,儿子出生时,者洁依然找到张晓慧接生。亲戚家生孩子,也都是者洁推荐、亲戚慕名去找张晓慧接生。说到这一点,张晓慧很自豪,“走在街上,经常有人跑过来说,我们家的娃娃是你接生的,说着还让跟着的孩子叫阿姨。”
 
      添了个弟弟
 
      身着浅色牛仔裤、红色夹克、梳着马尾辫的一摇是个文静甚至腼腆的小女孩。我们聊天时,她在一旁静静地坐着。问她话,也是局促不安,时不时地搓手。如今已在武都区贡院小学读四年级的一摇将迎来10岁生日。谈起她出生那天惊天动地的地震,幸福成长起来的小女孩只是知道名字的来历,其他都是一脸茫然。
 
      对于小女孩一摇来说,自己出生时父母的惶恐不安、户外两三个月的帐篷生活还没来得及形成印象,就被灾后重建起来的新生活迅速覆盖了。
 
      妈妈在物业上班,爸爸在运输公司,家里有自己漂亮的小公主房,有疼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小自己两岁的可爱弟弟,学校里有明亮的教室、喜欢的玩伴、和蔼的老师,对于小女孩一摇来说,那场大地震已经远去,四口之家的生活幸福美好。
 
      “十年来的变化真是太大了,陇南不仅终于有了高速公路,通了火车,还建起了机场(成县),交通大变样。”运输公司上班的韩冰对交通最为敏感。他说,在深圳大力援建下,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位于武都的深圳中学都成了当地最好的医院和学校,城区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了,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孩子们健康成长,我的房子也从两室一厅换成三室两厅,住得宽敞舒适,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帐篷里的医院
 
      “干了一辈子妇产科医生,心里始终想的就是千方百计保证母亲和孩子的安全。”张晓慧家从医者众,到她已是第六代从医的,她的父亲是当地知名老中医,地震发生后还配制了防疫丹发放。她说,自己平时也经历过不少大大小小的地震,接生一摇的那天,整个楼都在晃,一位头天才做完子宫肌瘤的女患者不顾疼痛也吓得跑到了一楼院子里,“自己当时也没有感觉到特别害怕”,镇定地完成了接生后,她还和同事去科室快速转了一圈,固定摔倒的氧气瓶后才跑下去。
 
      时任妇产科护士长崔凤梅和张晓慧关系要好。她说,地震后天气很糟糕,不是闷热就是风雨,全院医护人员都坚守岗位。为了解决难产的问题,医院还在一楼布置了一个小手术室,大的手术只能冒着风险回手术室做。
 
      “没有什么,平时我们的责任也是抢救病人。”已在医院工作近40年的李树德是当时的急诊科负责人,在抗震救灾中获得过全国、省、市系列表彰。在他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抢救是一位来自武都区偏远乡村、靠近四川的五库乡男性患者,50岁左右,地震发生时被山上的飞石击中颅脑,由于道路受阻,迟至第二天才送来。手术中余震不断,手术台都在剧烈摇晃,年轻人吓得要跑。李树德知道救人要紧,连忙让大家帮忙固定手术台,坚持把手术做完,成功地抢救了伤者。由于伤者儿女均在广东务工,身边没人照顾,医院又安排医护人员看护。伤者儿女回来后非常感谢医院。全身心投入治病救人的李树德8天8夜没有回过一次家,参与的大手术20多例,任何医院的伤者患者抢救都是随叫随到,和其他医护人员一道,成为帐篷医院救死扶伤的最美风景。
 
      “地震发生时,医院正在6楼的会议室举行庆祝护士节的活动。”在医院工作25年的贾松平是副院长。他说,活动两点半开始,当时会议室有一百多人吧。地震时,楼摇得越来越厉害,人站不稳,靠在门上、墙上也是左右摇晃,沿白龙江两边的北山、南山上,打炮一样的声响,山上尘土飞扬。
 
      医院迅速把病人全部转移到院区空地上,成立了几个应急小组,贾松平负责后勤,每天带领大家肩扛手提运送救灾物资,搭建帐篷。那时的医院每天要接收几十名伤者,截至当年7月25日,累计救治震灾造成的伤员340人,实施各类手术118例,主要是地震造成的骨折和复合伤,抢救危重伤员17例。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医生和患者、伤员同吃同住在帐篷里,“虽然辛苦,但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大家都很有干劲。”
 
      大爱深圳人
 
      深圳援建的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在如今的钟楼滩,离地震前的老城区西关街旧址有一段距离。
 
      “原来的老医院只有分别是4层、6层的两栋楼,还不在一个院子,加起来建筑面积只有8800平方米、250张床位,现在真的是天壤之别。”绕着整洁明亮、现代化设施齐全的新医院参观,贾松平难掩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贾松平直言不讳,虽然医院早在2007年前后就曾谋划建设一个新的住院部,但一直苦于没有资金,扩建问题一筹莫展,医院发展严重受限,患者就医也很不方便。作为灾后重建项目,深圳投入了8000万元,超前规划设计、援建了一栋5层的门诊医技大楼、一栋13层的住院楼,2009年12月份动工,2012年建成,翌年3月份投入使用,抗震能力大为提升。新医院的医疗用房建筑面积达到2.6万平方米、床位达450张,还包括一个六七千平方米、当时陇南最大的地下停车场,每间病房都有卫生间,医院又更新了一批医疗设备。
 
      “感谢深圳方面的大力援建,既体现了深圳速度,更体现了深圳质量,极大提升了医院硬件、改善了就医环境,吸引了更多患者前来就医。”贾松平高兴地说,深圳有关医疗卫生方面还主动加强与医院的业务交流,传经送宝。同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医院几年前已轮训了全院医护人员,大力提升医护水平。医院现在是二级甲等,在区(县)级医院中已是最高水平,基本能满足全区人民的就医需求,“当初医院建成后,省里有关方面检查时直夸医院硬件已与省城医院差不多,令我们非常自豪。这是深圳人的大气大爱,更是陇南人的喜气福气!”


【编辑 杨建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