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地中海油橄榄造福中国西北贫困农民

    2018-05-28 08:10:48  作者: 来源:新华网
      据新华社兰州5月27日讯(记者任卫东、屠国玺、成欣)初夏时节,在甘肃省陇南市主城区以东的白龙江南岸,贺家坪村52岁的村支书潘小林站在山坡上俯瞰,从半山腰往下直到河谷地带,全都栽种上了油橄榄树。“就是这些来自地中海的洋特产,帮助我们全村脱了贫。”

      贺家坪村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桔柑乡。这里地处秦巴山区集中特困连片地区,是甘肃省目前扶贫的重点区域之一。

      现在,油橄榄这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舶来品”,已经成了贺家坪村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5000多元,其中八成来自油橄榄收益。武都区的网店会来村里收集橄榄油,销路不愁。”潘小林说。

      潘小林告诉记者,起初,村里只种植玉米、小麦和土豆等常规作物,效益非常差。从2002年起,全村开始大面积种植油橄榄。到现在,全村已经种植油橄榄2300多亩,每年都能产生经济效益220多万元。

      现如今,贺家坪村漫山遍野的油橄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然而,中国本土并没有油橄榄这种作物。那这个地中海特产,是如何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西北的山谷当中呢?
20世纪60年代,作为阿尔巴尼亚政府赠送给中国的“国礼”,1万余棵油橄榄树苗开始在中国多地引种。10年后,一次平常的科研交流成为油橄榄在中国命运的“转折点”。

      1975年,甘肃省陇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首次从陕西汉中引进4株卡林品种油橄榄试种,5年后开花结果。参与此次引种的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副院长、油橄榄研究所所长邓煜介绍,陇南的白龙江河谷、白水江河谷以及西汉水流域都属于干热河谷区,土壤中性偏碱,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气候、土壤条件与地中海沿岸极其相似。

      这种被偶然发现的“巧合”,却让油橄榄产业在陇南当地不断发展壮大起来,从引种试验,到示范推广,再到现在产业化发展。目前,陇南已经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油橄榄种植基地。

      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油橄榄种植总面积共90万亩,其中陇南市种植60万亩油橄榄,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在陇南市,油橄榄产业帮助159个村、21万人如期脱贫。

      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霄鹏介绍,陇南市自2009年开始进行油橄榄组织培养试验研究,通过多种科研手段,培育出了更适合西北土壤的品种。世界上油橄榄的栽培品种有300多个,陇南市已引进126个品种,并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油橄榄示范基地”。

     “和地中海沿岸的油橄榄产业五六千年的历史相比,我们还是一个‘幼儿’。但我们的品质可不差。”邓煜说。

      油橄榄树挂果期较长,三五年才能挂果,七八年才能进入盛果期,但盛果期可以长达百年以上。邓煜逐渐相信,油橄榄这个地中海的特产正在扎根中国,成为更多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果。


【编辑 杨建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