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坪垭藏族乡:“莲花”绽放江畔 藏乡华丽“蜕变”
初春的坪垭藏族乡,金灿灿的阳光洒在红白交错的新房上,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们三三两两,一边晒着太阳,一边话着家常,有的还席地而坐,手上分毫不落地织着锦带。远处干净整洁的广场上,一群小孩儿嬉戏打闹,一座座整齐又极具藏族特色的院落镶嵌在大山间,各家屋顶上的五彩经幡随着微风飘荡作响……这就是从大山深处搬出来的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新村,1236户村民住进了盼望已久的新家。
搬得出
挪穷窝保障搬迁群众“安居”
“以前我们住山上,还是土坯房,遇到下雨、下雪天,全家最发愁,路不好走,生活也不方便。”杨中华指着亮堂堂的新家,激动地说:“你看现在,我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水、电都通到家,而且新村还有学校、卫生院,娃娃上学,老人看病,非常方便,我们都很高兴,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啊!”
杨中华是坪垭藏族乡腰道村村民,在大山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他,2018年终于搬出了大山。如今,杨中华一家在易地搬迁新村开启了崭新的生活,住上了干净整洁的三层小洋楼,防盗门、太阳能、沙发、冰箱、液晶电视也是应有尽有,生活十分便利。
以前坪垭藏族乡坐落在高山林缘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分散居住在9个自然村,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十三五”期间,坪垭藏族乡抢抓机遇,启动实施了整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018年10月完成项目建设,1236户5731人从高山林缘区搬迁至川坝河谷区,2019年实现整乡脱贫,坪垭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坪垭藏族乡也先后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安置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乡村。
搬出穷窝窝,敲开幸福门。如今,坪垭群众住的是宽敞明亮的楼房,走的是平坦干净的水泥路,学校、卫生院就在家门口,一家一家走,一处一处看,村民们的笑容里承载的尽是搬迁的喜悦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稳得住
多举措助推搬迁群众“乐业”
安居的关键是乐业。为了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坪垭藏族乡在基础设施建设、后续产业帮扶、劳动力就业等方面想了不少“金点子”,结合实际探索推行“1+5”发展模式,通过劳务输转、公益性岗位、产业园区、乡村工厂等四个途径,每户至少解决一个就业人口,帮助群众就业增收。
“前几年我们出门打工挣的都是小工钱,这几年党的政策好,政府组织劳动培训,培训之后,出去干的都是技术活,不是钢筋工就是架子工,一天就能挣三四百。”提起现在外出务工,坪垭藏族乡旧墩村村民曲万福满脸笑容。
据了解,为了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性收入,坪垭藏族乡持续加大对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全乡有劳动力3228人,累计培训2162人,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务工人员中60%成为架子工,日工资在350-450元左右,全乡全年劳务收入达3914万元。如今,“坪垭架子工”品牌,已成为坪垭务工群众的“新名片”。
“以前在山上的时候,因为要种地,家里一般只能有一个人出去打工,打零工,挣得钱也比较少。现在经过政府劳务输出培训,合格之后发‘架子工证’,现在村里年轻人去新疆那边打工,领的都是高工资,回来之后,有的买车,有的装修房子,家家户户日子都越过越好了。”杨中华笑着说道。
△ 王耀东摄
易地搬迁是手段,就业增收才是目的。下一步,坪垭藏族乡将积极引进企业建设车间工厂,发展产业园区,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加大劳务培训输转,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全力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能致富
书写藏乡产业发展“好文章”
产业发展壮大是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也是引领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
△王耀东摄
坪垭藏族乡按照“山上有生计、山下好生活”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3+6”山地特色产业,积极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坪垭藏乡花椒、油橄榄、特色小杂粮、肉兔养殖等“四大支柱”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同时,实施建设“一路一带”工程,让“一路一带”工程成为群众增收致富新渠道。
作为一个藏族乡,红白相间的楼房、五彩的经幡与呈现出莲花盛开的全乡整体造型,既独特,又庄严。特色,就是竞争力和生命力。近年来,坪垭藏族乡围绕“藏乡江南 醉美坪垭,经幡飘动 莲花盛开”这一主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把坪垭打造成集自然风光、生态农业、民俗文化为一体的藏乡旅游网红打卡“新标地”。
赵平是坪垭藏族乡一家藏式农家乐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当地艺术团的团长。他创办了坪垭第一家藏家乐,不断挖掘藏乡饮食文化特色,独具藏式风格的装修,配置特色的坪垭藏餐,让游客体验到“舌尖上的坪垭”。同时,他所成立的艺术团通过表演乡歌、推广锅庄舞,更是宣传了藏族文化,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务工增收。
“我们坪垭乡藏族文化底蕴非常浓厚。2018年10月整乡搬迁以后,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有了开办藏家乐的想法。后面我去了甘南等藏区,进行学习观摩,发现这种民族特色的旅游比较有前景。回来后,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就办起了集餐饮,住宿,娱乐一体系的藏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也更好的宣传了我们藏族的传统文化。”赵平说道。
从土坯房到小洋楼、从深山到平川、从贫困到致富,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变,易地搬迁让祖祖辈辈土里刨食的“老农户”,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光景”。如今的坪垭藏族乡,群众们搬出深山,住进新家,过上新生活,他们趁着好政策的东风,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奋斗出幸福生活。易地搬迁搬出新希望,也让幸福生活扎了根。
展望未来,坪垭藏族乡党委书记张文凤满怀热忱与希望,“为了实现‘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推行‘1+5’发展模式,以党建为引领,加快构建‘3+6’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体系,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扎实推进‘十百千万’目标和‘一路一带’工程。积极引进企业建设车间工厂、产业园区,通过劳务输转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群众就业增收。优化旅游环境,打造旅游景点节点,丰富提升民俗文化内涵,引领带动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创新‘1+3’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模式,着力推进乡村善治,优化乡村振兴‘软环境’,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融媒体中心记者:王肖晶 石晨 李剑超
监 制: 张文斌 审 核:张虎伟
责 编: 孟涛涛 编 辑:田 倩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