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坪垭:倾力打造"一路一带"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坪垭藏族乡是陇南市4个藏族乡之一,全乡辖9个村,1432户6369人。2016年启动实施整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投资4.69亿元,把8个村1236户5731人从高山区搬迁至川坝区,藏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坪垭藏族乡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安置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坪垭藏族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探索推行了“一路一带”发展模式,多措并举为群众拓宽增收渠道。
藏乡旅游路
“一路一带”发展模式中的“一路”是指坪垭藏族乡规划发展的旅游路,要想富先修路,发展旅游更是如此,自2018年底坪垭藏族乡整乡搬迁入住以来,坪垭藏族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路的修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经过乡党政领导多次实地勘察后,于2020年11月开修,2022年3月正式完成通车。
旅游路修通后,坪垭藏族乡党委政府站在“大旅游、大景区”建设的高度,充分利用搬迁区的新面貌以及旧寨的古朴自然以及浓厚民族文化底蕴,围绕旅游路以及旧寨道路,打造了安置区大旅游(特色建筑、绿化景观、飘动经幡、产业园区)——旧房沟山水生态旅游(百亩油菜花、桃花源、清水涧)——赵杨坪观光农业旅游(农耕生活体验区、农业观赏、梯田印象、荞麦观光步道)——腰道藏寨风情旅游(腰道村纯土培瓦房、以及古寺楼阁、台阶栈道式风貌、)的大旅游线路。
通过旅游路的挖掘打造,可以让游客更加清晰地了解藏乡坪垭的发展历程,追梦启航的搬迁区以及原汁原味的旧寨古村落,既能展现搬迁前后的历史对比,又能让游客感受藏族同胞古老、原始的生活方式,再现藏乡悠悠历史,从而留住丝丝乡愁。
产业带
“一路一带”发展模式中的“一带”是指坪垭藏族乡欣欣向荣的产业带。沿着旅游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腰道村旧房沟百亩油菜,再走是赵杨坪村连片荞麦以及梯田印象,最具特色当属鹿连村肉兔养殖,最后来到俄儿村,勃勃生机的千亩油橄榄正在茁壮成长。
站在高处,回过头,大半个坪垭藏族乡尽收眼底,一眼望去,油橄榄、花椒、核桃、中药材、荞麦、油菜花、小麦、高粱、成群牛羊等交错在蓝天白云之下,田间地头,全是藏乡群众追逐乡村振兴好日子最坚定的脚印,他们种下的是种子,收获的是希望。
近年来,坪垭藏族乡党委政府围绕区委“3+6”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立足本乡实际,按照“山上有生计、山下好生活”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山地特色产业,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了坪垭藏乡花椒、油橄榄、特色小杂粮、肉兔养殖、核桃等特色产业。
截至目前我乡种植花椒1.4万亩,发展油橄榄460亩,种植订单高粱1700亩、订单辣椒400亩,荞麦等其它小杂粮3000多亩。借助东西扶贫协作机遇,建成了年出栏50万只的康大肉兔养殖场,通过“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已在坪垭村、鹿连村建立了肉兔特色养殖基地,接下来我乡将在各村推广肉兔养殖,力争把坪垭藏族乡打造成肉兔养殖特色小镇。
搬迁只是手段,发展致富才是目的。下一步,我乡将继续打造、发展好特色“旅游路、产业带”,让特色产业和藏乡旅游成为我乡持续发展的两架马车。紧紧围绕“3+6”农业产业体系,扎实推进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着力做强花椒、核桃、油橄榄、中药材、肉兔养殖、辣椒等特色产业。同时,大力挖掘我乡旅游潜力,围绕“经幡飘动.莲花盛开.藏乡江南.醉美坪垭”这一主题,将藏乡坪垭打造成集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及生态农业为一体的“最美旅游乡村”和“不夜小镇”,以实现我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