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每日甘肃网 】李慧:让小小油橄榄造福一方人

    2017-03-04 11:14:56  作者: 来源:每日甘肃网

陇南市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慧。

  据每日甘肃网3月3日讯(记者韦德占 杨方铭)“53年前,周恩来总理在云南海口林场亲手种下了第一棵从阿尔巴尼亚引进的油桶榄树苗,从此拉开了中国种植油橄榄的序幕。这种象征和平、幸福、希望的友谊之树已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因为从小就喜欢树,喜欢绿色,所以今生和油橄榄结下了不解之缘。”谈起油橄榄走入中国,走进陇南,陇南市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慧感慨万千。

油橄榄加工厂。

  让油橄榄“落户”陇南

  90年代初,因看到国家的巨大变化,李慧辞去了医院的工作,告别了铁饭碗,和丈夫一起下了海,毅然加入市场化自主创业的大军中。

  1989年,陇南市武都区被列为全国三大油橄榄生产基地之一,后又被列为“山区经济产业化油橄榄示范项目县”,武都区也借此加快了油橄榄基地的建设步伐,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油橄榄产业开发热潮。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李慧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她把“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栽植经济林”作为开创事业的新起点。1999年,在荒无人烟又干旱缺水的佛堂沟租赁荒山荒坡2800多亩,栽植油橄榄,绿化荒山、荒坡,创办富民农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李慧带头垦荒种油橄榄树。(资料图)

  在泥石流荒谷建造千亩油橄榄园

  “佛堂沟是一个荒凉的泥石流山谷,连一棵遮阳的小树都很难找到。当年的佛堂沟荒无人烟,光山秃岭,干旱少雨,是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区,人民生活贫穷而落后。”提到当年家乡的生态环境和自己的创业之路,李慧颇有感触地说,为了垦荒种树,背上告别了几十年的背篓带着大家背树苗,一天背下来肩膀又红又肿,火辣辣的疼。为了给树能浇上水,只要听到有雷声,就算是三更半夜,也会从被窝里爬起来,赶到离家15公里远的佛堂沟,在风雨里卷起裤腿,给树灌水。

  在荒滩荒坡和泥石流冲击堆上,李慧撑起了创业的帐篷,垦荒种树,和农场工人一起起早贪黑,日复一复的垦荒栽树,一干就是10多年,共育苗60多万株,栽植佛奥、莱星、鄂植等10多个优良品种的油橄榄树6万多株,以及枣树、石榴等果树1000多棵。为了改善农场条件,经过艰苦的努力,她又将6000多米远的山泉水引到了农场,并在园内安装了喷灌、滴灌、管灌等设施,解决了浇水问题。同时修通了5公里长的农场盘山公路,修建了办公用房,建成了18间标准养殖房,还架通了5000米的农电线路,修筑河堤1公里,治理泥石流沟6条。如今,在两面环山的佛堂沟满山遍野都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油橄榄树。过去人称“三十里的佛堂,一辈子不走都不想”的干河沟,已是树木成林。山坡变绿,昔日死气沉沉的干河沟变得绿意盎然。

油橄榄丰收后员工喜笑颜开。(资料图)

  带动油橄榄发展为民致富

  油橄榄产业是陇南“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优势特色产业,更是武都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祥宇油橄榄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橄榄之城”的战略方针,积极采用“公司+协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林地流转、协会带动、订单生产等方式,与白龙江沿岸14个乡镇,24520户油橄榄种植户签订了《合作建园协议书》,整合油橄榄种植面积18.6万亩,涉及种植户约12万人。公司成立至今已累计向果农支付收购款8亿多元。其中2016年榨季加工油橄榄鲜果16500多吨,支付收购款1亿多元。陇南农民以油橄榄产业为基础,不但增加了收入,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带动着家乡父老脱贫致富奔小康,真正实现了“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经营理念。

  据李慧介绍,公司现拥有上万亩的国家级油橄榄种植示范基地。2014年,占地180.86亩,总投资3.62亿元的祥宇油橄榄生态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目前,一期工程“阳光工厂”已经建成并投入生产。2016年公司独创油橄榄鲜果单一品种压榨,生产出了不同品种、不同档次、国际领先的原浆橄榄油,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更好、更优、更精,做大做强中国油橄榄产业是祥宇人追求的目标和愿景,实现中国人自己的橄榄油享誉全国,走向世界的新跨越,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李慧说到。

【编辑 杨建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