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武都区志 (1991—2018)〉编修 实施方案

    2017-12-19 08:42:19  作者: 来源:
区委办发〔2012〕15号
 
中共陇南市武都区委办公室
陇南市武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武都区志 (1991—2018)〉编修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央、省市驻武有关单位、区直有关部门、有关企业: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及《甘肃省第二轮修志规划》精神,我区认真开展第二轮修志工作。现将《〈武都区志(1991—2018)〉编修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1.《武都区志(1991—2018)》编修实施方案                               
2.《武都区志(1991—2018)》凡例
3.《武都区志(1991—2018)》篇目(暂定)
4.《武都区志(1991—2018)》编纂任务分工表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六日
 
 
 
主题词:区志   编修方案    通知                           
抄送: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志编委会各成员
中共陇南市武都区委办公室           2012年3月16日印发
                                          共印60份
附件1:
 
《武都区志》编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 《甘肃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制订《武都区志》编纂方案。
      一、编纂宗旨
      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朝历代,永续不断。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续志编写必须按照新观点、新方法、新资料和新体制的要求,全面、真实、准确地收集资料、客观地记载本区1991年以后(含1991年)自然、人文、社会的全貌及发展变化轨迹,多角度、深层次地再现武都历史发展的画面,展示武都人民的历史功绩和精神风貌,激励人民更加热爱武都、建设武都,为我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推进我区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工程。
    二、编纂原则
     1.区志编纂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求真存实、改革创新的方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本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准确地记述改革开放进程中全区各行各业发生的深刻变革和巨大成就,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2.志书是朴实、严谨、科学的资料性著述。志书编写应坚持贯通古今、详今明古的原则,全面系统地记述本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着重记述本区改革开放以来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经验教训及当前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工程的进程。

      3.必须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肯定各民族在本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4.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有关涉密问题及涉外问题,须按国家有关规定慎重处理。

     5.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精品意识和质量观念,切实做到观点正确,特色突出,内容全面,材料翔实,行文规范、精练,体例统一,图文并茂,印装精美,争创良志、佳志。
      三、编纂任务
      1.《武都区志》是“地方百科全书”性质的资料性著述,其篇目的总体设汁应以现代社会分工和科学分类出发,横分门类,纵写史实,以类系事,以横统纵,层层相辖。全志暂定60万字左右,要求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特色突出,文字精炼,可读性强。

      2.根据志书整体性的要求,为反映全区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各专业志将不受部门和行政隶属关系局限,即中央、省、市驻武的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也应承担编写专业志的任务,或向有关专业志提供资料。

      3.各专业志务必在2018年底以前完成初稿编写任务。在此基础上,开展总纂、评审、修改和完稿工作,争取在2020年底完成统稿和复审,并尽快交付终审,正式出版。
      4.随着编修工作的深入进行,结合修志理论的发展和实际情况变化,可重新修订、调整某些篇目,或增减、或合并、或新分列,以使志书更加完善。
      四、编纂体例
      1.体裁:采用概述、大事记、专业志、人物传以及图、表、录、考等体裁,以专业志为主体。图片包括地图、照片等,一般集中置于概述之前或附于相关章节之中,作为形象化资料,以增强直观性、生动性。附录中可收载一些考证文章,以提高志书的学术价值。

      2.范围:志书原则上以记载武都区行政区域内的事物为主。应全面、真实、准确地收集1991年以来(含1991年)本区行政区域内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包括档案、书刊、实物、照片、口碑等,系统、深刻地反映本区自1991年以来各方面的全貌及发展轨迹,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
 
      3.断限:上限一般始于1991年,有些专业志可因事而异,追溯至事物在本区的发端,下限断至2017年底,部分内容,如职官表、附录等,可从实际出发,适当下延。人物、附录不受年代限制。

      4.结构:篇目结构设置依据现代科学分类原理和现代社会分工的实际,以事物或事物属性分类,分为卷、章、节三级结构。卷为最高层次,卷下依类设章,章下设节,节下是否设“目”或“子目”,根据各章实际需要而定,因事置措,不以例害义。根据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附录等门类分卷,每卷内设若干章节(详见《武都区志》篇目草案)。“卷”为虚领类目,“章”、“节”为实质部分。各卷、章、节内容有交叉重复者,可采用互见法处理,即详见某卷、某章、某节,做到此略彼详,不缺不漏。篇目设置力求体例严谨、逻辑严密、层次清楚、领属分明、科学合理、特色突出。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避免史料重叠,前后矛盾,繁简悬殊。

      5.文体:志书一律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记述体。述而不议或述而少议,寓“议”(包括褒、贬)于记述之中,要求语言朴实、严谨、流畅、生动,避免半文半白及口语化语句。各卷、章、节的标题要准确、简洁,直书其事,一般不在标题前后加定语修饰或论述性附加词。标题级别关系、标点符号、数字运用和图表制作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6.概述:概述为本区自然、经济、人文、社会历史和现状基本特点的概括性叙述,采用总结特点的集中归纳式结构,即用若干段归纳出本区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使读者对本区历史和现状的概况一览无遗。概述置于志书之首,以总摄全志。各卷标题下设置无题小序,对本卷基本内容作总体概述,要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概括性。

       7.大事记:采用以编年体为主,记事本末体相辅的顺时记事体。坚持详“近”明“远”的原则,选择在当时(特别是近期)有重要影响,对历史发展有一定作用的大事和要事,要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不分章节,按时间顺序,以公元纪年记载。

      8.专业志:是志书的主体,包括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要求门类齐全、归属得当。各专业志稿的篇目由各承编单位和区史志办公室共同协商拟定,然后由承编单位根据篇目框架收集资料,组织编写,最后由区史志办公室负责统稿总纂。

       9.人物志:以人合事,以时为经,以事为纬,重点记述近二十多年来本区杰出人物或对本区某项事业有重大影响的各类代表人物,第一轮修志中漏录的人物或已录入人物有新的成绩、资料,可不受年代限制。正文用立传、简介、表录三种体裁。人物本籍(含本籍在外地)、客籍(客籍在本地)兼收。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在世人物采用简介、表录方法入志,或将其事迹记入有关章节之中。各类人物均以正面人物为主,适当收录少量反面人物,以扬善抑恶,昭示后人;对个别有争议的人物,如在当地确有影响,也可适当收录。  
  
      10.附录:附于志后,以原原本本保存地方珍贵文献和资料。按时间顺序收集,所收文献和资料必须是原文,并注明作者、年代、出处。根据实际情况,如篇幅过长等原因,可采用选录或节录等办法,但不得随意删改,以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组织领导

      1.《武都区志》的编纂本着“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原则,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区志编纂委员会受区委和区政府的委托,具体组织实施区志编写工作,决定志书编纂中的重大问题,审定编纂方案,协调各方关系,督促工作进度,审查志书质量,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经费和办公条件,帮助志书编写人员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

      2.区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史志办,负责志书编纂及日常工作。其具体职责是:选调和聘任修志人员,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修志队伍。从修志立说这一专业特点出发,选贤任能,编好志书;拟订志书编纂方案,做好志书编纂的前期准备工作;组织指导各专业志的撰写工作;对志书编写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做好资料、文件的保存、财务管理及后勤工作。

      3.志书编写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根据编委会议决议,负责全志的编纂,包括制订凡例、总体设计、拟制篇目、撰写部分志稿,处理各专志的交叉重复等问题,核对资料、统一文风、统稿总纂、修改校对、定稿出版等工作。副主编协助主编工作。专职、兼职和特聘编辑负责其分工部分的篇目拟订、资料收集整理、志稿编写及修改、校对等。要各负其责,对按期完成者应予以奖励,对不能及时完成任务者,要予以批评或调整,以免贻误工作。

      4.各专志编写或提供资料的工作,要在各主管部门领导下进行,承担专志编写或提供资料任务的单位,都要成立修志领导小组,要有一名领导分管,并确定专人从事这项工作。编写者要按照编纂方案的要求进行编写,初稿完成后交区史志办公室初审,并签署编者和审稿者姓名,以示负责。为确保专业志编写能如期完成,确保质量,区志编委会要同各专业志承编单位签订责任书,兑现奖罚。
六、工作制度
      1.修志人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刻苦钻研方志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要大力提倡“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敬业精神,树立良好的史德,做到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要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甘肃省地方志工作规定》,按照区志编纂委员会审定的编纂方案开展工作。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要集体讨论决定,重大问题要向编委会汇报。

      2.广泛收集资料,是区志编纂的前提和基础。修志人员要根据拟定的篇目,全面收集本区人口、经济、政治、社会、人文等各方面的资料,着重收集档案、报刊、文献和口碑资料,在收集资料工作中,要求做到广泛、精选、鉴别、整理,对于收集到的资料,包括人名、地名、年代、数据、引文,都要经核实鉴别后方能入志。各项数据一般采用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要建立严格的存档制度,志稿完成后由编写单位装订归档,以备核查。

      3.坚持“三审”定稿制度。各单位初稿完成后,要进行初审。初审时,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修志人员、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加,共同评议,广泛征求意见,严把质量关。然后完成修改,经领导签署后报区史志办公室,区史志办统稿后,由区委、区政府组织复审。最后,报市委、市政府终审,批准出版。
 
 
                                                     《武都区志》编纂委员会
2017年3月
 
 

附件2:
 
《武都区志》凡例
 
1.本志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记述史实,在存史、资政、教育等方面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本志坚持存真求实的原则,立足当代,统合古今,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本区自然、政治、杜会、人文等各项事物的历史现状,突出地方特点,力求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地方性与资料性统一。
3.本志由述、记、志、传、图、表、录、考诸体构成。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各专志为志书主体,分别记述各项事物的沿革与发展;图照集中置于概述之前或随文附载,表分附各卷、章;志末为附录。       
4.本志以事业或事物属性分类,以时为序,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分为卷、章、节三个结构层次,各卷、章、节内容重复交叉者,用互见法处理。
5.本志记述的地域范围原则上以现今陇南市武都区行政区划为限,凡人与事不在今区划内,一般不予收录。个别事目涉及他域者可适当记述。
6.本志上限一般断至1991年,部分事目可因事而异,追溯至事物在本区的发端。下限断至2017年,个别事目根据需要可断至志书脱稿之日。
7.本志一律用规范的语体文,记述体。行文要求精炼、流畅,语言生动、朴实。标点符号、图表制作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历史记年以中华民国成立之日分界,此前主记帝王年号,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此后均以公元纪年纪之。地理古名须注明今地。
8.本志志首设概述,以概要介绍全区总情,归纳特点,起提纲挈领,总揽全志作用。专志各卷首端缀以无题小序,简介本卷主要内容。
9.本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之以纪事本末体,按时间顺时记载。坚持详近略远、详特略同原则,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记至大事发生之日,日不清楚者记“是月”月不清楚者记“是年”。
10.本志人物卷正文用立传、简介、表三种体裁,分载各层人物。人物本、客籍兼顾。坚持生不立传原则,在世人物采用简介、表录方法入志。各类人物以正面人物为主,适当收录反面人物及有争议的知名人士,但不区别人物类别。入传人物均以卒年为序排列;简介、表录人物以生年为序。表录人物分类制表。
11.本志附录收录文献或作品一为本籍人物著述,一为记述本区的著述,不限定作者的籍贯。既可全文收录,也可节录。既要有代表性,又要有广泛性。
12.本志资料取自档案、报刊、史书、旧志、文献、专著、碑刻和知情者口碑,或经编者实地调查,均经鉴别,一般不注明出处。统计数字以统计部门提供为主,兼取部门及专题调查的数据。
13.本志数字书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最新版本),凡表示数量且又得体可行的,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百分比、分数、比例用阿拉伯数字;习惯用语、词汇、成语、专门名称、约数和表述语言中的数字用汉字;农历和民国以前历史纪年的年、月、日用汉字,公元纪年和民国以后的年、月、日用阿拉伯数字。为保持局部体例一致,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14.本志计量单位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历史上的计量单位可照录,并在第一次出现时扩注与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15.所用地图以测绘部门公开的资料为准,必要时注明资料来源及有关情况。
 
 
附件3:
 
《武都区志》篇目(暂定)
 
凡  例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卷  人    口
无题小序
第一章  人口构成
第一节  民族构成
第二节  地域分布
第三节  年龄性别
第四节  职    业
第五节  文化水平
第二章  人口变动
第一节  出生死亡
第二节  迁    移
第三节  暂住人口    
第三章  计划生育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晚婚晚育    
第三节  节育措施
第四节  教育奖惩
第五节  优生优育
第五节  经费管理
第四章  婚    姻
第一节  婚    姻
第二节  家    庭
第三节  姓    氏
第二卷  农 牧 业
无题小序
第一章  气    候
第一节  气    候
第二节  日    照
第三节  降    水
 第四节  霜    期
第二章  农业区划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资源调查与区划
第三节  综合农业区划分
第四节  动态监测
第三章  农作物
第一节  粮食作物
第二节  油料作物
第三节  经济作物
第四节  药    材
第五节  瓜    菜
第六节  茶    叶
第七节  种植比例
第四章  农业技术
第一节  改土施肥
第二节  品种选育
第三节  耕    种
第四节  植物保护
第五节  农业技术推广
第五章  农业机具
第一节  农    具
第二节  农业机械
第三节  农机管理
第四节  农机营销
第六章  扶贫开发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扶贫开发
第七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旱    灾
第二节  涝    灾
第三节  泥 石 流
第四节  雹    灾
第五节  虫    灾
第六节  霜    冻
第七节  地    震
第八章  畜牧管理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管理工作
第九章  畜禽饲养
第一节  家    畜
第二节  家    禽
第三节  特种经济动物
第四节  优良品种
第十章  饲料与管理
第一节  饲草饲料
第二节  饲养管理
第三节  动物疫病防治
第十一章  水    产
         第一节  渔政管理
         第二节  水产养殖
         第三节  水产经销
第三卷  水土环保
无题小序
第一章  国土资源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土地管理
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
第四节  土地占用
第五节  土地调整
     第六节  矿产资源管理
第二章  梯田建没
第一节  梯田建没
第二节  梯田分布
第三节  梯田政策
第三章  小流域治理
第一节  小流域分布
第二节  小流域治理
第三节  水保项目
第四节  骨干工程
第五节  水保预防监督
第四章  水    利
第一节  水利工程
第二节  农田灌溉
第三节  水利技术
第四节  水利管理
第五节  防汛抗旱
第五章  生态及环境保护
第—节  生态保护
    1.红土河自然保护区
    2.裕河自然保护区
第二节  环境状况
第三节  环境治理
第四卷  林 果 业
无题小序
第一章  林    业
第一节  林种树种
第二节  造    林  
第三节  林木管护
第二章  果 树 业
第一节  树种品种
第二节  栽    培   
第三节  管    理
第三章  特色林果产品
第一节  花    椒
第二节  油 橄 榄
第三节  核    桃
第四节  茶    叶
第五节  其    他
第五卷  工交信息
无题小序
第一章  建 筑 业
第一节  建筑材料
第二节  建筑工业
第二章  化 工 业
第一节  化    工
第二节  橡    塑
第三章  燃料工业
第一节  煤    炭
第二节  液 化 气
第四章  能    源
第一节  电    力
第二节  石    油
第六章  食品工业
第一节  酿    造
第二节  糕点糖果
第三节  粮油加工
第四节  肉食加工
第五节  罐    头
第七章  造纸印刷
第一节  造    纸
第二节  印    刷
第三节  纸箱制作
第八章  非公有制经济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非公有制经济
第九章  乡镇企业
第一节  企业门类
第二节  发展变化
第三节  经济效益
第十章  交    通
第一节  公    路
一、普通公路
二、高速公路
1.武罐高速
2.成武高速
3.渭武高速
4.武九高速
第二节  桥梁隧道
第三节  路政管理   
第四节  运输管理
第五节  铁    路
第十一章  通    讯  
第一节  邮    政
第二节  电    信
    第三节  移动通讯
1.移动公司
2.联通公司
3.网络通讯
4.其    他
                                 第六卷  商贸旅游
无题小序
第一章  经济体制
第一节  国营商业
第二节  集体商业
第三节  企业经营与管理
第四节  个体商业
第二章  国营粮油商业
第一节  机构人员
第二节  粮油流通体制政策
第三节  粮油购销
第四节  粮油储运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经    营
第四章  集市贸易
第一节  市    场
第二节  集    会
第三节  集市贸易
第五章  饮食服务
第一节  饮 食 业
第二节  风味小吃
第三节  理发、美容
第四节  洗浴、保健
第五节  编织缝纫
第六节  摄    影
第七节  刻    字
第八节  音    像
第六章  物    资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经    营
第七章  对外贸易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外贸企业
第三节  对外经济协作
第八章  电子商务
第九章  旅    游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主要景点
第三节  设  施(酒店、饭店、旅店、农家乐、交通等)
第七卷  经济管理
无题小序
第一章  经济体制
第一节  体制改革
第二节  结构调整
第三节  经济协作
第二章  计    划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计划编制
第三节  发展计划
第四节  计划实施
第五节  项目开发
第三章  工    商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工商管理
第三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第四章  物    价
第一节  物价管理
第二节  物价监督检查
第三节  价格服务
第四节  物价指数
第五章  技术监督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计量监督管理
第三节  标准化监督管理
第四节  产品质量监督  
第六章  统    计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第三节  统计服务与监督
第七章  审    计
第一节  国家审计
第二节  内部审计
第三节  社会审计
第八卷  城乡建设  
第一章  县城建设
第一节  房屋建设
第二节  城市道路
第三节  城市给水
第四节  城市排水及城防建设
第五节  城市绿化
第六节  城市照明
第七节  环境卫生
第八节  社区建设
第九节  住房制度改革
第二章  乡村建设
第一节  乡镇建设
第二节  村庄建设
第三章  规划管理
第一节  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节  城市详细规划
第三节  乡村规划
第四节  城乡规划管理
第四章  建筑市场管理
第一节  勘察设计
第二节  质量监督
第三节  建材试验室
第九卷  财税金融
无题小序
第一章  财    政
第一节  财政机构
第二节  财政体制
第三节  财政收入
第四节  财政支出
第五节  财政管理
第二章  税    务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税制改革
第三节  税种税额
第四节  税收减免
第五节  税务管理
第三章  金    融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货币流通
第三节  储蓄与存款
第四节  信    贷
第五节  保    险
第六节  证券发行
       第四章  招商引资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招商项目
第十卷  政    务
无题小序    
第一章  人    大
第—节  领导机构〔区(县)、乡(镇)人大机构〕
第二节  工作任务
第三节  代表视察    
第四节  议案办理
第二章  政    府
第一节  人民政府[区(县)及派出机构、乡(镇)政府]
第二节  区(县)人民政府部门(机构、职能、负责人等)
附:区(县)政府主要成员表、直属机构及负责人名录、乡(镇)政府主要成员表
第三节  政务公开
第四节  政府法制
第三章  政    协
第一节  领导机构
第二节  工作任务
第三节  视察调研
第四节  提案办理
第十一卷  政    党
无题小序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第—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组织建设
第三节  理论宣传
第四节  统战工作    
第五节  纪律检查
第六节  党史征研
第七节  信访工作
第八节  党校教育
第九节  老干部工作
第十节  开展活动
附:区(县)委主要领导更迭表,街道办党工委、乡(镇)党委主要领导更迭表
第二章  中国民主同盟地方组织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主要活动
第十二卷  群    团
无题小序
第一章  工    会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
第三节  群众工作
第四节  劳动保护
第二章  共 青 团
第一节  组织建设
第二节  团代表大会
第三节  工作任务
第四节  少先队工作
第三章  妇    联
第一节  组织建设
第二节  妇女代表
第三节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第四节  妇女干部的使用和培养
第四章 其他团体
无题小序
第一节  工 商 联
第二节  消    协
第三节  文    联
第四节  科    协
第五节  残    联
第六节 红十字会
第七节  专业合作组织
第十三卷  政    法
无题小序
第一章  人民检察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审判检察
第三节  侦查检察
第四节  经济检察
第五节  法纪检察
第六节  监所检察
第七节  反贪工作
第二章  人民法院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案件审判
第三节  案件复查
第四节  执    行
第三章  司法行政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法制宣传
第三节  民事调解
第四节  公证事务
第五节  律师事务
第六节  罪犯改造
第四章  公    安
第一节  警    制(机构、管理、教育、奖惩等)
第二节  刑事侦查(刑事犯罪统计、侦查破案、专项斗争、预审、讯问、刑事技术等)
第三节  禁  毒(禁种铲毒、侦破贩毒案件、强制戒毒、禁毒宣传)
第四节  治安管理(公共秩序管理、危险物品管理、特种行业管理、治安案件与处罚、基层治安组织)
第五节  户籍管理
第六节  交通管理(管理机构、交通秩序管理、安全宣传监督等)
第七节  消    防(火灾情况、消防监督、火灾预防)
第十四卷  民政人事
无题小序
第一章  民    政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主要工作(救灾、优抚安置、社会事务、社会扶贫、社会救助等)
第三节  抗灾救灾
第四节 “5·12”抗震救灾
第二章  人    事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干部队伍
第三节  人事管理(任免制度、考核奖惩、编制管理、工资福利、公务员制度、离退休制度等)
第四节  干部培训
第五节  职    称
第六节  劳动管理
第七节  社会保险
第十五卷  军    事(章节篇目略)
第十六卷  社会事业
无题小序
第一章  教    育
第一节  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
第二节  中等教育(含中等专业教育、职业技木教育)
第三节  成人教育
 第四节  特殊教育
第五节  教育制度(学制、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
第六节  教育管理
第七节  学校建设
第八节  教师队伍
第二章  科    技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科技队伍
第三节  科普活动
第四节  科技成果
第五节  食 用 菌
第三章  卫    生
第一节  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医疗单位、医护队伍)
第二节  卫生防疫
第三节  妇幼保健
第四节  食品药品监管
第五节  地方病防治
第四章  文化体育  
无题小序
第一节  群众文化(组织机构、文化团体、文化活动)
第二节  文艺创作(文学、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篆刻、剪纸、戏曲等)
第三节  图书阅览
第四节  档案管理
第五节  地方史志
第五节  广播电视
第六节  文博管理
第七节  新闻报道
第八节  娱    乐
第九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山戏为重点)
第十节  体    育
  1.体育管理
    2.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
    3.竞技体育
第十七卷  民族宗教
无题小序
第一章  民    族
第一节  民族种类
第二节  分布区域
第三节  经济状况
第四节  民族习惯信仰
第五节  藏族乡
第二章  宗    教
第一节  宗教管理
第二节  宗教活动
第十八卷  人    物(不受年代限制)
第一章  人 物 传
第二章  人物简介
第三章  人 物 表〔省以上英模、先进人物表,副县(团)级以上人员表,副高职称以上人员表〕
                 第十九卷  附    录(不受年代限制)
无题小序
第一章  文    献
第一节  重要文献辑存
第二节  序跋辑选
第二章  著    述
第一节  地方著述目录
第二节  考识文选
第三节  《武都县志》简介
第四节  续修区志始末
第三章  诗文选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