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武都区: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

    2023-01-04 10:25:45  作者: 来源:

2022年,武都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持续巩固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脱贫成果,深化产业、就业、消费、帮扶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任务全面完成。结合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支监测情况,2022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0587元,增幅8%。全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0425元,与2021年的9308元相比,增长1117元,增幅12%,实现了“两个高于”的目标。

--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有序推进。持续紧盯监测、帮扶、退出环节,确保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稳定退出。2022年新纳入监测对象168户696人,累计纳入监测户3823户14053人,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5万余条,消除风险2616户9806人,风险消除率69.8%,确保重点对象监测帮扶常态化。

--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强化产业发展资金保障,2022年统筹安排产业发展资金35795.9万元,占整合资金总量的58.75%。目前,全区花椒基地面积保持在100万亩、油橄榄面积达54.6万亩、中药材面积20.86万亩,产值分别达到37亿元、28亿元、15.7亿元;全区脱贫人口人均生产经营性净收入1407元,占比13.5%,与去年相比,增加0.3%。

--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全面完成。2022年全区脱贫人口外出务工65569人,与2021年相比增加752人;脱贫人口在就业帮扶车间务工667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9106人,均高于2021年。实现了全区务工人数高于往年和“两个稳中有增”目标任务。

--义务教育成果不断巩固。符合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儿童少年全部入校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6%。761名残病适龄儿童全部落实保教措施。发放各类补助金6608.9万元,享受14.01万人次。投资3850万元启动乡村学校建设项目18个,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政策全面落实。

--医疗健康服务不断完善。全区684个村641个村卫生室,42个乡镇卫生院(分院)和区第一人民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及合格医生配备,基本满足诊疗需求。对筛查预警疑似有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5051人及时纳入监测,分类落实健康帮扶措施。按照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额资助标准和定额资助标准的要求,资助18.85万人资助资金2477.65万元,实现政府资助参保全享受。全区重点监测人员住院2.21万人次,医院总费用10315.97万元、政策范围内费用7737.67万元,基本医保报销2.2万人次、报销5427.59万元;大病保险报销1363人,大病保险报销418.68万元;医疗救助2.21万人次、救助资金1826.82万元,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医疗健康成果持续巩固。

--住房安全持续有效保障。认真落实危房动态监测机制,对采集系统中650个行政村已全部开展排查工作,填报农村房屋11.96万户。今年对全区2284处住房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重新认定,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机构,完善群测群防体系。统筹推进地震高烈度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对符合条件的169户农户房屋进行抗震改造,现已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年度核定避险搬迁任务701户已全部入住。

--饮水安全持续有效保障。建立完善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建成集中连片公司化运行工程6处,涉及12个乡镇96个村9.5万人,实现了独立核算以水养水。2022年区财政落实维修养护基金资金122万元,用于水质检测化验、检测设备及维修养护等,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对40个乡镇所属村级水管员开展了岗位职责及管护技术专项培训,“明白卡”全部发放到农户家中。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全区所有建制村全部符合饮水安全“四项指标”。

--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就业扶持方面全区易地搬迁群众有劳动力的1763户4562人中,实现就业1763户4214人,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脱贫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产业发展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区实施搬迁的1844户按照“山上有生计、山下好生活”发展路子,发展花椒、中药材、小杂粮、订单高粱、肉兔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全覆盖。实施以水毁项目维修、饮水管网巩固加强、基础设施补短板为主要内容的项目1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完善。

--持续加大乡村建设力度。结合“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积极推进“十镇百村”乡村建设,2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3个示范乡镇全部完成了建设任务。1.55万户农村卫生户厕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围绕“三清一改”,结合城乡环境卫生百日集中整治行动,累计发动群众参与10.56万人次,全面完成了100个清洁村庄创建任务。选聘1208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投入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维修工程5条145.53公里,实施自然村组路硬化项目57项116公里,巩固“两通”建设成果。

--全面推进善治乡村建设。围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开展不同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4000多场次,打造了“敬老微爱行”“益苗计划之励志包”“七彩假期·爱心托管”“佳美积分超市”、蒲池乡“乡村振兴学校”、磨坝乡“法治夜校”等一大批叫得响、得民心的志愿服务品牌。“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高效运行,集中开展积分兑换活动238场(次),兑换积分10.823万分,受益家庭0.56万户1.571万人,全区643个行政村积分超市达到全覆盖。全面推进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征集收集民事直说办理事项1342件,通过“直办、领办、联办、督办”四种方式,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帮扶。健全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大监测预警和救助帮扶,发现一户、监测一户、救助一户、动态清零一户,有效防止致贫返贫问题发生。综合运用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措施,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积极购买“政府防贫救助保险”,已累计赔付96.54万元,赔付率138.4%。投入保费46.34万元,为60岁以下人口购买“无责任方事故救助保险”。投入保费70.2万元为所有“三类户”购买“因病因灾救助保险”,织密织牢综合保障网。

--帮扶资源作用持续发挥。东西部协作方面,规划产业园区、示范村建设、订单辣椒等28个帮扶项目。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消费帮扶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一县一园区建设“绿色发展模式创新区”全面启动。定点帮扶方面,规划建设了中国文联对口帮扶武都区文化艺术创作中心,联合开展了“乡村振兴民艺赋能”民艺精品进京展。社会帮扶方面,大力开展“万企兴万村”武都行动,全区99家帮扶企业(合作社)帮扶101个村,捐资捐物602.4万元。新建农特产品加工厂、网店等3个项目完成投资318万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行动一活动”扎实推进。大力开展关爱服务行动,坚持有场所、有队伍、有载体、有机制“四有标准”,着力建好一个中心、打造两支队伍,开展三好评选、完善四项机制,确保关爱无止境服务零距离。全区先期试点启动的15个农村关爱服务中心已建成。318个驻村帮扶队954名帮扶队员3734名帮扶责任人,698支4633名“三关爱”巾帼服务队,23支3500余名社会公益组织,共同打造了一支流动关爱服务铁军。大力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为重点,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等内容,现场比理论水平、赛特色亮点,比工作能力、赛工作打算,举办各类练兵比武0.43万场次3.03万人次,促进基层干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全面提升。

2023年,武都区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精神为契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聚焦省市确定的“强县域行动、建设三城打造五地”目标任务,用足用好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机遇,强化常态化动态监测帮扶力度,持续用力抓项目、兴产业、促招商、扩投资、建园区、优环境,加快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工业经济提级扩量、文旅康养提档升级、新型产业提速崛起,精心打造“一枢纽两基地两中心”,着力形成“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