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喜迎二十大•我们这十年 | 武都: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2022-10-15 17:08:15  作者: 来源:

 

“十三五”末,武都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7.2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956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3.27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0.4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28亿元,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67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61元。

发展步入快车道,生态文明展新姿,和谐宜居幸福长……新时代,新发展,秀美武都生机勃发,欣欣向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都区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转型攻坚中砥砺前行,着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幸福新武都的壮丽篇章。

打通“主动脉” 畅通“微循环”

武都地处长江流域白龙江中游,境内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复杂。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都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把加快交通运输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推进道路建设,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如今,纵贯武都的一条条黄金通道,为武都区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无尽动力。

2013年12月26日零时——武罐高速通车;2014年11月29日——成武高速建成通车;2014年年底——五阳公路正式建成通车;2016年7月——全长142.92公里的礼武路建成使用;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2020年1月1日——渭武高速通车试运行;武九高速公路、天陇铁路等交通项目加快推进......一条条高速公路以及铁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武都区山大沟深、出行不便的交通历史。

这背后,是武都人民力排万难、奋勇当先,用汗水和心血擘画的一幅幅“交通强区”的壮美蓝图。如今打开武都的交通地图,纵横交错的交通线网密密麻麻,这个交通网络,正成为推动武都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劲的“动脉血管”。

西北人吃浆水历史悠久,作为西北传统名小吃,甘肃兰州、天水、陇南等地家家户户都会做,也喜食。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看到了浆水的商机,浆水成为广受消费者喜爱的特色小食。

“大白菜做的东北酸菜适合炖肉,西南酸菜适合做鱼,而我们西北酸菜浆水适合调汤做面。”甘肃圆根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袁振莹说,甘肃浆水产品因地域不同,所用菜品和菜量以及发酵时间不同,产品有浆水和酸菜的区别。1996年,经商4年的袁振莹受当时畅销的四川榨菜启发,萌生了将当地家家户户都会做的酸菜变成商品的想法。

从家庭制作到工厂化生产,袁振莹一路摸爬滚打,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他最终选择当地周边大量种植的圆根菜和包菜为主要原料,选用大缸发酵。生产工艺也从最初的全人工演变到半机械化,切断、切丝、漂烫都通过生产线实现。

如今,圆根香公司能容纳200多斤酸菜的大缸从开始的几十个发展到1000多个,酸菜的保质期也从1个月延长到9个月。销售从最初的不被认可到主销甘肃当地,再到后来从陕西辐射到整个西北地区,又通过网络电商销售到全国各地。

现在凭借四通八达安全便捷的高速交通网络,让武都的特色农产品一天之内就可以走向全国各地人们的餐桌。

“现在高速通了,我们的产品运输更方便了,北京、西安、成都等这些大城市都有我们的客户,今天生产的这批酸菜5个多小时就可以运到西安。每年一入夏,就到了酸菜的畅销期。6月至9月销售收入曾达到300多万元,去年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甘肃圆根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袁振莹高兴说。

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不仅让武都的农特产品搭上了“快车道”,也让广大市民的出行实现了“一日千里”。

“没有开通高速路之前,路途遥远怕出门。高速修通后,拉近了武都和周边城市的距离,现在我们出门上高速,一天就可以一个来回。”市民唐甜说。

如今的武都,走出了“深山阻断”,摆脱了“贫困桎梏”,踏上了乡村振兴新征程!一条条贯穿武都大地的脱贫路、致富路、产业路、美丽路、旅游路,串起了大好风景,铺就了美好生活,也为新时代的武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巢暖凤栖 花开蝶来

在全面加快交通网络建设步伐的同时,武都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打造优良发展环境,抢抓国家和省上实施强县域行动的重大机遇,把商贸物流业作为建设“三城五地”实施“十大行动”的突破口,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工作思路来抓,推动全区现代商贸体系“蝶变”。

今年2月,武都区制定印发了《业态出城入园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城区小商品行业、建材业态企业“出城入园”搬迁,坚持园区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东盛物流园龙头带动作用,配套建设物流物联、冷链物流、货车停车场等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引导和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优质企业入驻吉石坝园区,全力打造百亿级商贸物流产业集群,使园区真正成为武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

莫干山板材负责人巩军成说:“我们是去年12月份入驻东盛建材市场的,刚开始入驻的时候客流量比较少,开年之后客户量逐渐增多。东盛家具建材城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促销,物业配套设施都非常完善,地理位置优越,从我这儿到物流点只有200米,极大地降低了我们的物流成本。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顾客了解我们的产品,了解我们的材料。

10月1日,随着东盛家居建材城的盛大开业,东盛国际商贸物流港又增加了一个重要业态,该建材城的开业运营将有效整合市区建材家居行业,发挥行业集群效益,扩大行业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周边辐射度,提升全区第三产业商贸格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据了解,东盛国际商贸物流港作为陇南市武都区吉石坝百亿产业园区的核心引擎,现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仓储冷链物流中心、城乡配送中心、电子商务等业态,已实现年交易额超5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再新添东盛家居建材城这一重要业态后,预计项目总体年交易额将突破70亿元人民币。

巢暖凤栖,花开蝶来。今年以来,武都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硬支撑”,创新建立“招商顾问”制度,聚焦减审批减材料,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不断改善营商环境,释放制度红利,给市场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陇南三方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是武都区一家以生产商用混凝土为主的建材企业,该公司目前以建成两条先进的混凝土生产线,可向周边50公里范围内提供高品质的混凝士浇筑服务。作为今年武都区拟“入规”的重点培养企业,该公司负责人吕海军最近几天正忙着准备企业“入规”的相关材料,他说“以前我们企业规模小,业务量也少,这几年在政府和工信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不仅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更是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政府减税降费和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相关政策的红利。今年我们作为拟‘入规’企业,已经享受到了5万元的区级培育资金,今年‘入规’申报顺利通过后还可以享受到20万元的‘入规’奖励资金,这些扶持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确实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困难。”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暨招商引资大会上提出要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企业更满意”的政策环境,“发展更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权更阳光”的法治环境,“关系更优良”的政商环境。

随着政府诚信度不断提升,营商环境逐步改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活力明显增强……

7月3日,继全省、全市2022年下半年重大项目开工活动后,武都区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汉王安置点项目建设现场举行了2022年下半年重大项目开工活动。活动中,武都区共有33个总投资36亿元的重大项目进行了集中开工,项目涉及文旅康养、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

9月24日,陇南市武都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

9月28日,陇南市武都区风光储一体化发电项目开工。

两个重大项目的相继开工,奏响了武都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规模900吨/日,计划投资约4.5亿元。项目建成投运后,将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风光储一体化发电项目总规划规模700MW,投资金额约40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武都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靓丽名片,助推武都区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武都区实施的113个重点投资项目中有9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开工率87%,累计已完成投资40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59%。武都区将以“城市服务型”和“工业主导型”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现代工业,聚焦重点产业上下游,着力强链补链延链,打造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全力补齐工业发展短板,实现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奋斗作笔、以大地作纸,更多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高质量发展生动故事正在被讲述,更多展现忠诚尽职、奋勇争先的高质量发展实践探索正在被记录……

如今的武都,正在高质量发展中步入更加美好的未来。

融媒体中心记者:王肖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