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相乡:念好“四字诀” 引领文明新风尚
今年以来,枫相乡立足乡情实际,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宣传,突出“组、讲、评、引”四字诀,“讲”出新风尚,“评”出新文明,不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以“组”为本强基础,让志愿服务遍地开花。枫相乡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乡村两级第一责任来抓,统筹各方资源,组建了乡级志愿服务队1支、村级志愿服务队15支,充分动员当地热心人士、大学生及退役军人加入志愿服务活动。并建立健全“三留守”和困难群众志愿服务队伍招募、服务记录、激励回馈制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干部、乡妇联、公益性岗位的作用,实现了关爱志愿服务范围全覆盖,让志愿服务在枫相遍地开花。
以“讲”为要促提升,让党的理论飞入百姓家。坚持把理论宣讲同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发展等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打通理论宣讲进基层“最后一公里”,让党的理论政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村民生活,提高村民的思想文化素养,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以“评”为法铸民魂,让乡风民俗更加文明。随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断深入,枫相乡在讲究“面子”的同时,也注重“里子”建设,持续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弘扬公序良俗,培育文明乡风。开展了首届“三好三模范”创评活动,表彰先进典型50名,把“三好三模范”创评活动作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有效载体,用先进家庭及个人的感人事迹教育和引导群众向榜样看齐,形成学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铸魂。
以“引”为重凸实效,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可持续。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组织关爱志愿服务队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动员每户进行大扫除活动,落实门前“三包”,引导群众做好早起“四件事”(开窗子、叠被子、抹桌子、扫院子),积极开展“六个一样”和环境卫生示范户悬挂流动红旗等活动,做到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民参与。创新开展“三爱心”服务活动(爱心食堂、爱心理发屋、爱心洗衣房),积极落实特困群众救助供养、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