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陇南油橄榄为何这么“牛”?

    2022-04-24 15:13:15  作者: 来源:
编者按

4月15日,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大型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在兰州启动。

18日至19日,由中央驻甘新闻媒体、省属主要媒体等20多家媒体记者组成的全媒体采访团一行先后深入武都区、康县、成县、徽县,围绕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旅游文化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等进行实地观摩、调研采访,多层次、多角度挖掘了近年来陇南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新变化,为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即日起,本平台特进行归纳整理,并予以转发,敬请关注!今天,刊发《陇南油橄榄为何这么“牛”?》等文章。

↓↓↓

陇南油橄榄为何这么“牛”?

“7亩油橄榄,产鲜果4200多公斤,一公斤7元,收入就有2万多元,相比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要翻好几倍。”陇南市武都区桔柑镇贺家坪村的油橄榄种植户潘志新说。

在陇南,种植户潘志新只是发展油橄榄的例子之一。

闻着花香,4月18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喜迎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大型全媒体集中采访团走进“中国油橄榄之乡”陇南市。近年来,陇南市把油橄榄当作群众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摇钱树”来培育,坚持科学规划,实施苗木繁育,加大基地建设,强化技术服务,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推动标准化生产和产销对接,全市油橄榄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创造了中国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多个第一,带动当地40多万农民走上致富增收的“油”路子。

油橄榄为啥户户种?

“源自独特的自然环境。”陇南市武都区桔柑镇镇长袁志颖说。

陇南海拔1500米以下,低山河谷地带气候、土壤条件是国内油橄榄最佳适生区。

2002年,油橄榄引进到贺家坪村。“枝条扦插育苗,叶子提取黄酮素,果子榨油,全身都是宝。”潘志新说,当时村里派人在陇南市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考察后学习,发现油橄榄种植前景好,便带动村民试种。

靠种植传统农作物的贺家坪村村民,便这样结缘油橄榄,尝到了橄榄果带来的甜头。

几年间,桔柑镇的沟沟壑壑间兴起了“橄榄绿”。近几年,村民们又不断更新换代,扩大种植规模,主栽佛奥、莱星、奇迹、皮削利等新品种,提升产量和出油率。目前,该镇种植面积达14600亩,覆盖家家户户。

截至2021年,陇南市油橄榄种植面积已达到76万亩,占全国的49%,综合产值25亿元,涉及武都、文县、宕昌、康县4个县区42个乡镇40万农民种植。

好果如何卖好价?

目前,陇南已有21家油橄榄加工企业,研发出80多种油橄榄系列产品,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初榨油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居全国第一,“祥宇”“田园”等品牌享誉国内外。

“我们除了橄榄油,橄榄菜外,还有护肤品、橄榄茶,橄榄木工艺品等产品,主要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模式,销往海内外。”走进陇南市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通向采访团这样介绍说。

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油橄榄良种育苗,集约栽培规模种植,科技研发,精深加工、市场营销、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业务,整合了武都区油橄榄种植面积32.6万亩,带动种植户56742户发展油橄榄产业。

“十颗果子一勺油,真材实料在里头,检测特级初榨橄榄油理化指标酸度,是对品质保障的关键。”祥宇公司技术人员说。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基石。祥宇公司专注科研,尤其加大良种引进、繁育、驯化研究,形成了规模且标准的橄榄产业链,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和享用陇南特产。同时因物理制造工艺,保鲜更佳、天然营养成分更丰富,突显出国产橄榄油优越于进口橄榄油的绝对优势。

科技赋能,小小的油橄榄蜕变成特级初榨橄榄油、橄榄茶、橄榄保健品、橄榄系列护肤品等高附加值产品,让大山深处的祥宇公司走出国门。2017年纽约国际橄榄油大赛,甘肃祥宇特级初榨橄榄油荣获金奖。之后,陇南越来越多橄榄油屡获大奖,飘香国内外。

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目前,该公司推行“订单农业”、建设生态产业园、油橄榄试验示范基地,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大产品研发、品牌销售……衍生出一条带动40多万种植户脱贫致富的产业链,让陇南橄榄油名片“响当当”。

如今,在陇南,还有很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当地油橄榄的发展增添了“油力量”。

“十四五”期间,陇南市将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目标,实施油橄榄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加快生态经济型油橄榄基地建设,橄榄新城建设,打造中国橄榄之城,助力乡村振兴。

 

陇南市武都区地处甘肃东南部,具有稀缺的高原河谷气候,赋予油橄榄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1964年,油橄榄由周恩来总理从阿尔巴尼亚引进中国。1975年,武都开始引种试验栽培油橄榄。经过几十年培育,如今油橄榄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近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大型全媒体集中采访团走进陇南武都区桔柑镇贺家坪村的油橄榄种植基地,只见油橄榄树郁郁葱葱,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油橄榄是贺家坪村的优势主导产业,近几年,全村群众通过油橄榄品种的高接换优和低产园改造,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油橄榄产业,让群众真正尝到了特色产业助农增收的甜头。

2003年,桔柑镇贺家坪村通过政府引导,发展油橄榄产业。如今,贺家坪村已是全镇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典范。村民们通过整形修剪、嫁接换优,扩大种植规模,主栽佛奥、莱星、奇迹、皮削利等新品种,不断提高产量。与此同时,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附近的加工企业直接进村收购,销路不愁。

桔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袁志颖告诉记者,目前,该镇栽植面积达14600亩,覆盖家家户户,2021年全镇鲜果产量530多吨,产值达320万元,产量不断增加,收益也一年比一年好。

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是贺家坪村油橄榄的订货商,油橄榄进入采摘季后,公司将进村收购,有效解决果农无序采摘、鲜果积压、交售难的问题,确保果农增收。

同时,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开展集油橄榄良种育苗,集约栽培规模种植,科技研发,精深加工、市场营销、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业务,整合了武都区油橄榄种植面积32.6万亩,带动种植户56742户发展油橄榄产业。引进先进加工生产线,强化油橄榄基地建设,新产品研发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一颗颗油橄榄,变身为橄榄油、橄榄茶、橄榄保健品、橄榄护肤品等多种产品,油橄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我们除了橄榄油,还有橄榄酒、橄榄茶,护肤品等产品,主要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模式,销往海内外。”陇南市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通说。

近年来,武都围绕打造“中国橄榄之城”目标定位,将油橄榄作为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坚持科学规划、规模发展、科技支撑、品牌培育。武都相继被国家有关部委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等殊荣,武都橄榄油也多次荣获国际大赛金奖,品牌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河长制”促“河长治” 书写绿色“水文章”

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陇南市武都区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全面升级治水管水能力,助推水生态环境保护,使河道更畅通、水更清撤、环境更美,让河湖治理成效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连日来,武都区持续推进全区河道管理范围内“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动用机械化设备开展河道治理,实现全区河湖全覆盖、拉网式的全面排查,推动河流面貌持续改善,掀起河湖全域治理的新高潮。

一大早,武都区灰崖子社区的村级河长李阳宏的身影就出现在了河道旁。打开手机软件,设定好路线,李阳宏便开始了日常的巡河工作。沿着奔腾的白龙江,李阳宏带领着工作人员们边走边看,仔细检查着河面及河道两旁,及时清理发现的垃圾,确保整个河段的环境不断改善。

“自2月15日以来,我们动用大型机械4台,523人次对辖区内四公里河滩地乱占、乱采、乱堆、乱建进行了四清整治,同时种植蒲苇草9千余株,种植鼠尾草,矢车菊等绿化草200余亩。种植完成后,我们每天派专人进行巡河工作,对巡河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营造一个水清岸绿的美丽环境。”白龙江灰崖子社区段河长李阳宏说。

“水清、河畅、景美、岸绿”是人民共同的追求。为更好地推动河湖水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促进河长制工作长效化、常态化,武都区建成陇南市首家智慧河湖监测中心,对全区“一江十九河”实现了重点区域、重点河段和敏感水域的在线实时监控,通过视频监控这个“千里眼”,将被动治理化为主动制止。如今,网络成为巡河新工具,线上巡、网上管,治河正向“智”河逐步转变。

“我们目前建成的智慧河湖监管中心属于全市首家,在一江十九河重点河段布置监控点位,极大地提高了河湖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武都区水政监察大队副大队长赖祥孔说。

河长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治本之策。随着河长制工作的有序推进,如今一条条河流已焕然一新,扮靓了阶州大地。每到傍晚,市民们三五成群,漫步在白龙江畔的湿地公园,吹着晚风,呼吸着清新空气,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1年,各类项目投资达1.2亿元。2022年,我们将按照省厅“四抓一打通”的工作思路,按照区委、政府的总体规划再添措施、再鼓干劲,在资金争取、项目建设、工程推进、作风改进、效能提升等方面再创新功。”武都区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路夫说。

党建引领赋能武都振兴

甘肃陇南武都区近年来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发展水平,着力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活力变为产业发展动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近年来,磨坝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扎实有序推进产业路修建、扩建工作。对马燕坝至东岳山村坪里社的产业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全长5.4公里,受益群众573户、1894人。

坪垭藏族乡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花椒、油橄榄、肉兔养殖等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乡种植花椒1.4万亩,发展油橄榄460亩,种植1700亩订单高粱、400亩订单辣椒,3000多亩荞麦等其他小杂粮。借助东西协作机遇,建成年出栏50万只的康大肉兔养殖场,通过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已在坪垭村、鹿连村建立了肉兔特色养殖基地。

柏林镇坚持党建引领,在镇内花椒、油橄榄等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引导广大群众开展“花椒+粮食作物”“花椒+蔬菜”套种模式,预留套种辣椒地块2000亩,蔬菜种植2300亩,花椒管护18881亩,马铃薯播种1992亩,并进一步探索、拓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全镇农民合作社示范社74家。同时,柏林镇成立基础设施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下村入户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靠实工作责任,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具体工作落实。

目前,“厕所革命”摸底需求220户,已进入建设阶段;通村公路隐患排查12处,已治理7处,新增通村公路护栏5.2公里;改造李家山青岗坪人饮工程,更换老旧管道800米;袁家坝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视听甘肃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经济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