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党建领航,助推全乡工作提档升级
蒲池乡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五看五比五促进”工作思路,以基层党建巩固、提升、拓展为关键抓手,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任务,强化干部纪律作风建设,充分发扬苦干、实干、用心干精神,有效促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围绕区委“3+6”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党建+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扎实推进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着力做强中药材、花椒、油橄榄等产业稳步发展,做优车厘子、羊肚菌、土蜂、土鸡、肉兔等特色产业。目前,创办种养殖合作社37家,种植中药材14000亩、花椒18000亩、车厘子树1100亩、油橄榄200亩、乌龙头7000亩、羊肚菌8亩,养殖肉兔640笼。
人才培育实现新突破。实行干部管理“五化法”模式(强化理论学习、优化人员配备、细化任务清单、量化考核评比、深化关心关爱),有效提升干部综合能力。2021年9月通过改造闲置学校,创办了乡村振兴培训学校,邀请乡内外能人贤士、乡土人才集中开展法纪课堂、道德讲堂、知识学堂等,集中开展教育培训9期,受益群众420余人次,达到了一校多用的效果。
乡村治理探出新模式。全面推行服务群众“三部曲”,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通过干部主动问事,村民公开说事,集中力量办事,化解了矛盾纠纷,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活动开展以来,乡村干部主动问事1635件,召开群众说事会150次,全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982起、接待来信来访64件,办结率达100%,帮办实事215件,有效探索出“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便民服务发挥新效能。认真落实全区政务服务数据互联共享机制,整合全乡业务事项,推动实现“一件事情、一个窗口、一站办结”的便民服务职能。全面推行中午“倒班”、下班“延时”和高峰期错时延时服务制度,确保群众“随时来,有人办,能满意”,切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不跑腿”,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人居环境展现新面貌。强化机关单位、乡属企业、村组环境卫生整治“三级联动”机制,成立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班,持续对影响全域人居环境乱像出实招,打重拳。全乡共组织出动人力3800余人次、机械56台次、拆除违章建筑25处、收回乱占的耕地32亩、清理塌方5000余方、垃圾2000余吨、复垦土地60余亩,新建改建厕所2593座,全域人居环境得到整体提升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