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群众办实事 真情服务暖人心
“以前我们坪垭虽然有路灯,但后面就再没有开过,晚上黑乎乎的娃娃都不敢出门,现在政府思群众之所思,想群众之所想,实施了路灯太阳能改造项目,坪垭藏族乡再次亮了起来,这个真的太暖心了!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坪垭藏族群众的关怀。”坪垭藏族乡俄儿村孟海涛激动的说道。
正如孟海涛所述,坪垭藏族乡路灯虽早已安装完毕,但经过试用之后发现耗电量很大,预计年用电电费达100万元以上,该笔费用已经远远超过了乡级财政能够承担的范围,所有路灯均没有启用,切实存在搬迁群众有路灯无照明的问题。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坪垭藏族乡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以“五个聚焦”为着力点,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对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转化为工作实效。通过入户走访、党群活动日、群众大会等系列活动收集民情民意,得到了群众关于“路灯改造”的积极反馈,众多群众迫切希望解决路灯照明问题。
为彻底解决有路灯无照明的窘境,方便群众夜间安全出行,坪垭藏族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路灯改造项目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清单,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积极衔接汇报上级主管部门统筹解决。今年11月,经汇报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同意对我乡1100盏路灯进行节能改造。
目前,坪垭藏族乡路灯已全部完成改造,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不仅点亮了“藏乡江南”的夜晚,也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浓浓的暖意,更点亮了群众的心灯,让藏乡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倍增。
“和我在坪垭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经幡都飘动才停留,你会挽着我们的手,跟随着火苗舞动...”,夜色如墨,月牙似镰,流云飞走,莲花永驻,在这万籁寂静的藏乡夜晚,路灯亮了,欢快的锅庄跳起来了。
高家村、咀台上村是蒲池乡的花椒大村,花椒产业也是群众的支柱产业。武都区园林局是蒲池乡高家村、咀台上村的帮扶单位,为了更好巩固发展产业改善土壤,12月23日,蒲池乡高家村、咀台上村的帮扶单位开展免费发放种养循环农业商品有机肥活动。
随着种养循环农业商品有机肥被运到高家村和咀台上村的党群活动室门口,农户们也早已成群结队,驾驶着农用车辆等候在此,看着农业生产所需农资有了着落,大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笑容。在蒲池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杨雅洁的积极组织下,大家井然有序进行登记、装车、搬运,不一会儿功夫,有机肥被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帮扶单位的暖心行动积极助力了农业生产,全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
“常年使用化肥,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地发生板结现象。使用有机肥的花椒树,结的花椒麻味纯正,色泽鲜艳……”介绍起有机肥料的好处,村民们如数家珍。
此次武都区园林局给蒲池乡2个帮扶村免费发放有机肥,不仅低了农户种植成本,而且避免了农户私自购买使用化肥,同时也保障了农产品的品质,又让广大农户受益。
“感谢帮扶队,感谢李书记帮我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困难”,78岁的张喜拉着区纪委监委驻鱼龙镇仓头山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李月平的手激动的说。这还得从帮扶队在一次 “特困供养”人员张喜家入户说起,走访过程中,老人正在做早饭,李月平发现他家的面粉袋已经没有了,老人说自己年龄大且腿脚有病,去镇上卖米面行动不便,不知道该怎么办。入户走访结束后,李月平便开车到镇上给老人买来了面粉和一些日用品。
和其他偏远山村的情况一样,仓头山村的年轻人也是选择了外出务工,或者去条件更好的乡镇、城里供小孩上学,家里的老人就留在了村里。结合村上留守老人多、青壮劳力少的现状,李月平带领驻村帮扶队对这些留守老人多了一些关注,时不时的上门看望他们,询问生活上是否还有什么不便的地方,然后利用自己空闲的时间,给这些老人带一些米面粮油、蔬菜水果等生活用品。虽然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但细微之处显真情,驻村帮扶队也成了苍头山村民的“知心人”。
2021年4月,武都区纪委监委将第七派驻纪检组副组长李月平调整为鱼龙镇仓头山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机关干部雷星星和王平平为队员。他们严格遵守驻村帮扶相关规定,心怀群众、甘于奉献,扎实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多方筹措项目和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关心关爱贫困群众,实实在在为村民办实事、好事,全面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以来,区纪委监委仓头山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争取司法部门建成村级法治文化广场1个,并协调文广部门安装了篮板1副、乒乓球台1个、体育健身器材若干,配备了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健身活动;协调水务部门维修更换人饮工程主管道1千余米,参与维护整修水毁产业道路7.5千米;协调农业农村部门为群众协调发放价值8千余元的地膜和有机肥料38吨,解决捕鼠器500个、粘鼠板100个、鼠药2500包、苍蝇拍150个。帮扶队自筹资金组织村上的党员群众代表到武都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感悟初心使命,接受精神洗礼,并先后到石门镇、坪垭乡、安化镇观摩学习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持续增强党员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积极邀请区花椒中心和区中药材中心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花椒刨盘、施肥、整形修剪、防治病虫害等冬季综合管理及中药材栽植进行培训讲解,在培训过程中发放修剪刀100把、石硫和剂液1吨、生石灰2吨和硫磺粉800斤。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1年10月21日,鱼龙镇疫情防控紧急会议之后,帮扶队与村“两委”立即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中,及时召开仓头山村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组织人员迅速搭建了村上出入口疫情防控监测点帐篷,并安装了火炉及床铺。帮扶队队员与村干部混合编队进行村头路口的值班值守,及时入户排查外来人口,积极为村上捐赠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有力的保障了全村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驻在这个村,我就是这个村里的一份子”,李月平自担任仓头山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以来,一直秉持“村上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的工作理念,务实为民奉献,带领帮扶队经常到群众家进行家访或在田间地头帮群众生产劳动,通过拉家常、干农活,了解掌握群众近期生产生活状况,对存在困难的群众,想方设法的进行帮助。帮扶队的这些行为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仓头山村,只要提起李月平和帮扶队员,大家都会主动竖起大拇指,老党员冯新民就感慨地说到:“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工作务实、亲民爱民的帮扶干部,这就是党培养的好干部!”
“饭吃了吗?来我家吃吧。”“洋芋还有吗?我去窖里给你们取点吧。”“天冷了,我去山上给你们捡些柴火吧。”……这一句句暖心的问候,是仓头山村群众对帮扶干部和帮扶单位的认可,也是对帮扶工作队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倾情帮扶、用心帮扶的肯定,这既是荣誉、也是鞭策,更是全村干群在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中展现更大作为的动力。
综合整理:田倩
监 制: 张文斌 审 核:张虎伟
责 编: 孟涛涛 编 辑:王骞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