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亮点 比干劲丨武都这场观摩活动干货满满
此次观摩活动采取实地观摩与现场评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围绕国家脱贫攻坚后评估指标任务,重点对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巩固脱贫成果、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一行动一活动”、灾后重建、水毁农田修复、“厕所革命”、通乡通村通社公路管护、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洁村庄创建、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经济林管护任务落实情况等工作开展现场观摩交流。同时,对城市规划区有关乡镇(街道)重点观摩智慧小区建设、物业管理、食药安全监管、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等工作。
两天的时间里,观摩团穿行在城乡之间。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蒸蒸日上的特色产业、普惠共享的民生项目……足迹所至,目光所及,镜头所射,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开花,一批批农业产业崛起发力,一座座基础设施惠及民生,展示出全区各级各部门上项目、抓产业、促发展的火热劲头,不断地冲击着观摩团成员的眼球,使大家亲眼见证了武都竞相发展的喜人景象,亲身感受到全区上下共谋发展的信心和干劲。
刚刚闭幕的市、区党代会和“两会”,为武都实现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新的发展蓝图。围绕市委确定的打造“三城”“五地”和区委确定的“一枢纽两基地两中心”的发展目标,武都各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实干争先,正在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幸福新武都的新征程上奋力迈进。
行而思,观而悟,推而行。在城关片区各观摩点,大家实地感受了智能门禁、智能监控在智慧小区建设过程中的普及应用,参观了城南古渡花海湿地公园、姚寨镇民族村景区建设等重点项目的落成和启动,探讨了物业管理、食品药品监管、产权制度改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运行和综治信访维稳示范点建设等城市综合治理工作。大家一致表示:要以此次现场观摩会为契机,不断探索智慧服务新模式,全面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在北路片观摩中,大家围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乡村环境持续改善、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等话题展开交流探讨。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评一路议,大家在观摩中找差距、在对比中促提升、在交流中理思路,系统总结成功经验,共同探索乡村善治之路。
今年来,武都区不断强化“三农”工作组织领导,从项目安排、资金投入、机制创新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和保障。各级干部强化责任担当,盯紧抓牢“四个不摘”,把“固成果、守底线、促拓展”作为“三农”工作首要任务和民生工程,农业产业质量效益不断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取得新成果,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及乡村治理成效显现,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为推进全区各项重点工作高效开展,武都区委创新“五看五比五促进”工作思路:“看政治站位,比执行能力,促进中央和省市区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看工作实绩,比干事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看攻坚意识,比担当能力,促进工作高标准推进;看宗旨意识,比服务能力,促进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看特色亮点,比创新能力,促进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武都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关爱服务行动、巩固脱贫成果大排查、巩固拓展重点指标等活动,采取村与村现场互评互学互鉴,锻造“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乡村振兴铁军,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检验了练兵比武的成效。2021年,在31个乡镇确定50个村先期开展关爱服务先行试点,累计帮办好事实事3860件(次),让关爱服务行动真正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
为有序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武都项目库建设共谋划产业发展、稳岗就业、健康扶贫、易地搬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5大类74项564个,计划投资11.5亿元。同时,国家和省市区先后下达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计划47124万元,比上年扶贫资金投入增长5.1%。
区第十七次党代会上提出: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围绕“3+6”农业产业体系,扎实推进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着力做强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等长效性主导产业,做优畜牧、蔬菜、茶叶、中蜂、核桃、辣椒等区域性优势产业的五年发展蓝图。发展特色产业仍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
据统计,今年通过开展农户收支和生活状况调查,脱贫人口年收入持续增长,36906户151302人年收入达到14.22亿元,增长率为12.82%。按照“3+6”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武都区整合资金39035.65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一个个万亩花椒基地、油橄榄产业示范园、中药材生产基地在阶州大地的山山峁峁展露出绿色发展的“家底”。
用心“思”,认真“悟”,动脑“想”。在东路片、西路片、洛塘片等观摩现场,观摩团成员每到一处,或侧耳倾听,或凝神思考,或轻声交谈。大家一致表示,在观摩交流中借鉴经验,在学习对比中加压奋进,坚定了谋划发展、奋力攻坚的信心。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此次观摩中,各观摩团先后观摩了各乡镇(街道)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田修复、“厕所革命”、通乡通村公路管护、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典型亮点,这些亮点也体现着区委、区政府在谋划乡村振兴工作中释放出的民生信号。
一户庭院就是一处风景。在高标准推进乡村建设示范中,武都区坚持“先规划后实施”原则,不断完善示范点的甄选,优中选优、圈层推进,合理布局乡村生活生态空间,制定完善了《陇南市武都区“十镇百村”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计划在今后五年,每年实施2个示范乡镇,20个以特色产业、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补短板、乡村旅游为主的示范村,未来五年共实施10个特色小镇和100个示范村。
受去年“8.12”暴洪灾害影响,全区农村耕地不同程度遭到泥石流损毁,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实际困难。今年以来,武都区抢抓春耕生产时机,将基础农田的恢复工作当做灾后恢复重建的首要任务,高标准完成了农田建设及灾毁农田修复工作。
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武都区委、区政府将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有关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凝心聚力谋发展,担当实干勇争先,以干事创业的实绩彰显全区各级干部群众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幸福新武都而努力奋斗。
融媒体中心记者:张虎伟
监 制: 张文斌 审 核:张秀兰
责 编: 孟涛涛 编 辑:赵春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