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隆兴镇:兴“隆字号”产业 建农旅生态小镇

    2021-10-11 11:02:40  作者: 来源:

隆兴镇属高寒阴湿片区,境内森林植被覆盖率高,高山平原面积广阔,适宜发展高原夏菜、林下经济、山野菜、中药材、生态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

 

今年以来,隆兴镇把产业培育发展作为助农增收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抓手,创新探索实践了“152321”产业发展思路,分片分类重点扶持打造,优化产业总体布局,全镇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成效十分明显。

 

一是立足实际,明确产业发展思路。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培育发展,针对辖区产业发展情况,组织精干力量,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全面摸透理清了辖区产业发展规模、品种特性、特色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并在与当地产业发展能人大户、专业技术人员充分探讨交流的基础上,经过镇党委会研究,创新提出了152321产业发展思路。

 

 

1是深化产业结构调整;5是确立五大主导产业,即高原夏菜、山野菜、中药材、核桃、生态养殖;2是紧抓两个带动,即党员干部带动+标准化示范田建设带动;3是实现三个主体的无缝衔接,即企业+合作社+农户;2是深挖两个效益的提升,即组合套种增效益+倒茬续种增产量;1是指发挥好抖音、快手、微信等网络平台在产品宣传和带货直播销售方面的作用,为全镇产业发展画出了路线图。

 

二是合理布局,分片分类重点培育。综合分析研判辖区地理环境、土壤、气候、海拔、市场等因素,按照一村一策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谋划产业布局,构建起了“上片药养殖,中片农超菜,蛇崖戏山珍,南山康养旅”的产业总体布局,兼顾其他“五小”产业发展,盯住各片区重点产业扶持培育,确保片区村有特色,片区户能增收。

 

今年以来,全镇共发展西兰花300亩、牛心菜1000余亩、高山蒜苗500余亩;管护以香椿、乌龙头为主的山野菜12000余亩、核桃2000余亩,培育以肉兔、冷水鱼、养鸡、中蜂等特色养殖业20余家,建成集中规模连片中药材基地3处15000余亩,已经初步形成了特点突出、优势明显、规模不断扩大的产业发展良好格局。

 

三是用好资源,发展壮大林下经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充分利用辖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推动发展以松籽为主的林下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2020年,全镇仅松籽产值就达到1200万元,群众户均增收4000多元,林下经济在群众收入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今后,我镇将进一步加大对发展林下产业的指导和扶持,不断增加林下产业种类,探索林下产业模式,做好山水森林文章,让群众见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四是推动产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产业要发展,销售是关键。农民朋友们种出来的蔬菜、中药材、山野菜等,只有卖得出去、变成现金,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也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后劲所在。针对我镇高原夏菜、山野菜等销售难问题,镇党委政府主动出击,深入开展“农超对接”,积极与城区商超及餐饮企业对接,先后与尚好佳超市及部分餐饮机构达成购销协议,健全了产、销链条,保障农产品种的出来、销的出去,实现农户、企业互利共赢。

 

今年以来,我镇通过“农超对接” 累计销售蔬菜等12吨,销售额达到10万余元,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后,隆兴镇紧扣“农旅小镇生态隆兴”的发展目标,精心打造产业强镇、文旅名镇、生态富镇三张名片,重点聚焦产业培育发展,通过进一步疏通产购销渠道、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隆字号”绿色生态纯天然无污染品牌、挖掘红色资源、发展康养旅游等措施,推动全镇产业发展提级升档,不断增加群众收入,让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来源丨陇南武都乡村振兴局 


监    制: 张文斌     审    核:张秀兰

责    编: 孟涛涛     编    辑:田   倩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