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武都:种下生态茶 书写致富“大文章”

    2021-04-12 10:46:10  作者: 来源:
在武都区裕河镇,产业升级、三产融合、农民增收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开,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绘就了一副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画卷。

nEO_IMG_图片8.jpg

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离武都城区约109公里,地处陕、甘、川三省及秦岭山系与岷山山系的交汇地带,总面积51058公顷,最高海拔2472米,最低海拔660米,属典型亚热带气候。

这里气候湿润、空气清新、云雾弥漫、森林覆盖率高、河流众多、酸性土壤和天然有机肥,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目前,全镇栽植茶园18000亩,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nEO_IMG_图片9.jpg

枫相乡立足全域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群众长久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茶叶、生态特色养殖、魔芋、竹笋、食用菌、劳务输转、农村电商等多元产业,增强群众“自我造血能力”,调动群众发展增收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枫相乡立足生态优势,在张家院村打造以茶为“媒”,集农家客栈、乡村旅游、茶叶加工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示范村。

nEO_IMG_图片10.jpg

 

在满山茂盛的丛林里,放眼望去,大小茶园星罗棋布,茶农在成行的茶树旁精心采摘明前茶嫩芽。为了激活茶产业活力,枫相乡结合“三变”改革模式,盘活百年茶树种植面积7600亩,示范种植龙井43100亩,通过引进茶叶收购、加工企业,雇佣茶叶加工人员,直接或间接的带动了茶农增收。

“这两年在乡政府的领导下,我们重视茶园管护,加上我们的气温较好,春茶要比区内其他地方的早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们专门在家管护茶园,现在要抓紧时间采茶,抢抓市场卖个好价钱,比打工好多了。”正在采茶的唐俊会笑着说,自枫相乡布局“茶叶产业经济带”建设以来,部分像唐俊会一样不外出务工的群众大部分时间都在茶园忙活,一年下来收入也能上万元。在家种茶既挣到了钱,又照顾了家庭和孩子,总体来说很实惠。

 

与此同时,张家院村茶叶加工小车间也没闲着,他们抢收青茶、抢抓生产、抢占市场。“我炒的第一批春茶已全部预订完了,现在正准备炒第二批”正在自家炒茶的刘兴明介绍道,目前要提高青茶采摘收购,加大加工力度,加强宣传推广,着力实现产销有效衔接。

 

nEO_IMG_图片13.jpg

 

据了解,武都区茶叶分布在裕河镇、洛塘镇、五马镇、枫相乡四个乡(镇)。裕河镇茶叶年产量在8吨左右,其中龙井约2.5吨、毛尖约5.5吨,累计带动贫困群众160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全区共有3.25万亩茶园,采茶面积1.5万亩,丰产茶园面积0.8万亩已陆续进入成熟采摘期,年产量10.5万公斤,产值8400余万元。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