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关于武都区百名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评选结果的公告

    2016-09-27 15:40:28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为了在全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充分展示我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着力发现、宣传和树立以孝老爱亲为代表的各类道德模范,引领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形成崇尚道德模范、学习先进典型的社会氛围,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安排,由武都区委宣传部负责于2012年4月份开始,开展了武都区百名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经全区各乡镇、各单位,城区各社区,以及社会团体推荐申报,组织群众评议和评选活动组委会综合评定,评选出了赵根琴等100人为全区百名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人选,现将全区百名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人选名单及简要事迹公告如下,接受社会监督

    1、赵根琴,女,汉族,1944年生,小学文化,马街镇姜家山村人。赵根琴的小儿子杨小康被检查出患有尿毒症,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赵根琴毅然决定把自己的右肾移植给儿子杨小康,并成功的做了肾移植手术。

2、祁小兰,女,汉族,1969年生,小学文化,龙凤乡艾蒿坪村人,15年悉心照料着高位截瘫的丈夫和未成年的一双儿女,含辛茹苦操持家务。

3、王庆云,女,汉族,1961年生,高中文化,柏林乡石桥村人。30年来照顾年迈体弱的公婆,无微不至的细心照料身患绝症的丈夫,拿出积蓄给三个弟弟娶媳妇、修房子、成家立业,乡亲们叫她“铁人王庆云”。

4、董春明,女,汉族,1969年生,初中文化,桔柑乡大安庙村人。25年如一日孝敬公婆;在小叔子因车祸离世,其妻改嫁的情况下,不离不弃、抚养亲人遗孤。

5、刘建新,男,汉族,1939年生,大专文化,党员,城关镇南桥社区人。73岁的他对93岁高龄,大小便不能自理、常年卧床不起的老母亲尽心伺候

6、曹雪燕,女,汉族,1968年生,磨坝乡曹家湾村人。丈夫因车祸高位截瘫,她以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始终不渝的悉心照料丈夫,以惊人的毅力供一双儿女读书。

7、龙晓玲,女,汉族,1970年生,党员,小学文化,蒲池乡高家村人。几十年来一边照顾瘫痪的在床的丈夫,一边挑起生活重担,孝敬公婆,悉心照料体弱多病的母亲,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庭。 

8、潘永梅,女,汉族,1968年生,小学文化,隆兴乡集昌村人。对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婆婆如亲生母亲般照顾,在5·12地震中,她不顾个人安危冒险救婆婆。

9、王春燕,女,汉族,1982年生,初中文化,柏林乡杨庄村人。公公丧失劳动能力,婆婆下肢瘫痪,作为80后的她常年来无微不至,悉心照料照着他们的生活。

10、谈冬梅,女,汉族,1965年生,初中文化,桔柑乡上陈家坝村人,2009年被区妇联评为好儿媳。带病十年尽孝道,义务照料村内贫困年迈体残的老人。

11、田菊花,女,汉族,1973年生,初中文化,甘泉镇樊坝村人。她虽然家境贫寒,却一直照顾着智障的叔父,数十年如一日,却无怨无悔,她用爱心演绎着“叔父也是爹”的孝亲故事。 

12、李彩萍,女,汉族,1968生,党员,初中文化,两水镇后坝村人。对双目失明45年的姑姑体贴入微,不离不弃;婆婆年老多病,她悉心照料;对邻居高龄老人经常照顾。

13、张条香,女,汉族,1962年生,马营乡松坪村人。几十年来,给公公婆婆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娘家家境贫寒的三个兄弟宁可自己不穿不吃都要照顾到他们,以大山般宽阔的胸怀为亲人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14、樊串儿,女,汉族,1968年生,佛崖乡叶坝村人。既要照顾父亲和继母,又要担起赡养公公婆婆的义务,一个人串起4位老人的晚年幸福。

15、石庆菊,女,汉族,1963年生,初中文化,池坝乡池坝村人。婆婆因患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她精心伺候,从不厌烦。公公患有眼疾视力模糊,她事无巨细,细心照料。

16、雍兴花,女,汉族,1968年生,党员,高中文化,月照乡马楞村人。和婆婆感情深厚,给婆婆无微不至的照顾,把所有感情都投入到一家人身上,同时为村里的事竭尽全力,成为马楞村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17、石忠林,男,汉族,1976年生,初中文化,洛塘镇石沟村人。数十年如一日,精心服侍瘫痪在床的父亲,患有眼疾的母亲,腿有残疾的岳父,体弱多病的岳母。演绎着上门女婿亲如儿的亲情故事。

18、赵月英,女,汉族,1968年生,初中文化,党员,两水镇黄栌坝村人。丈夫10年前因意外去世,公公婆婆年迈体弱,孩子年幼。她忍受比别人更多的艰辛,承担起支撑这个家的重任。

19、马海英,女,回族,1962年生,高中文化,城关镇清真巷社区人。92岁高龄的婆婆患有腰椎病,长期卧床不起。她带着婆婆辗转多家医院四处求医,尽心照顾。

20、向丽花,女,汉族,1983年生,中专文化,城关镇旧城山社区人。父亲患高血压引起脑溢血住院治疗,她每天守在病床前照顾,82岁高龄的爷爷患肺气肿,她走几十里山路为爷爷送药送可口的小吃;孝敬婆婆,与婆婆相处亲密无间。

21、唐慧:女,汉族,1979年生,高中文化程度,两水镇两水村人。妹妹患脑瘫常年卧床不起,母亲常年有病。多年来,她咬牙坚持,以孝老抚慰母亲孤苦的心灵,帮母亲伺候妹妹,兴办幼儿园解决家庭和社会负担。

22、王满红,女,汉族,1975年生,初中文化。现居住安化镇安化街。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相依相伴,四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病榻上的丈夫。

23、杨付荣,男,汉族, 1971年生,小学文化,马街镇黎坪村人。自身患小儿麻痹,在自己生活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担负起了因精神疾病离家出走的弟弟留下的两个孩子的衣食住行。

24、杜真,女,汉族,1978年生,小学文化,马街镇姜家山村人。细心照料90多岁的奶奶,是奶奶的贴心小棉袄。

25、蹇凤琴,女,回族,1973年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柏林乡腰坡村人。几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患结肠炎的公公和患精神病的婆婆,关心本村老人。

26、刘国成,男,汉族,1953年生,小学文化。隆兴乡包峪村人。与比自己大五岁的妻子相濡以沫,妻子因病瘫痪在床,他不离不弃,用真爱谱写爱情的感人诗篇。

27、李霞,女,汉族,1971年生,安化镇司家坝人。多年来,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公婆,为老人排忧解难;用真心教育儿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用真爱全心支持丈夫的工作,是全家人温馨的港湾。

28、党小花,女,汉族,1973年生,初中文化,石门乡上白杨村人。如亲生女般多年护理昏迷并瘫痪在床的婆婆,在她多年的护理和坚持下,婆婆现在已苏醒并能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

29、杨六格,女,汉族,1953年生,小学文化,马街镇梨坪村人。丈夫身患重病,致使家庭债台高筑,丈夫因病去世后,她用一个女人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继续照顾老母,供儿子读书。

30、杜芳芳,女,汉族,1975年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安化镇樊家坝人。卧床多年的父亲全靠她护理,父亲辞世不久,母亲又病倒在床,她全心全意照顾,受到乡亲的一致赞誉。

31、陈富强,女,汉族,1990年出生,高中文化,预备党员,黄坪乡陈王坝村人。母亲常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丈夫长期在外打工,她竭尽全力照顾母亲,挑起家庭的重担。

32、张成富,男,汉族,1971年生,党员,初中文化,甘泉镇杨庙村人。母亲因病瘫痪,他便将母亲从其他兄妹家接到自己家中,悉心照料。

33、贾林风,女,汉族,1965年生,小学文化,汉王镇白崖村人。家境清贫,公公婆婆年迈多病,面对家庭重担,用自己的勤劳和善良,撑起一个和谐温暖的家。

34、赵琴,女,汉族,1970年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外纳乡桃树坪村人。家庭和睦,孝敬公婆,兄弟姐妹关系处理融洽,家庭生活温馨和谐。

35、张社女,女,汉族,1966年生,初中文化,黄坪乡赵坝村人。照顾老人不怕苦不怕累,二十年如一日,村里无论哪家有困难,都援手相助。

36、雷香花,女,汉族,1986年生,小学文化,三仓乡核桃庄人。面对高龄多病的公公婆婆,精心照顾,毫无怨言。

37、田小燕,女,汉族,1975年生,安化镇小峪寺人。妥善安排公公婆婆的饮食起居,对老人提出的要求尽量满足。

38、田得花,女,汉族,1972年生,柏林乡腰坡村人。精心照顾患病的婆婆,无微不至。

39、王彩彩,女,汉族,1968年生,东江镇王沟村人。几十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照顾公婆,关爱孩子,尊重丈夫,把全部感情倾注在家人身上。

40、周爱红,女,汉族,1986年生,石门乡上沟村人,初中文化。视婆婆如亲生母亲,照顾婆婆,事无巨细,周到细心,和婆婆相处其乐融融。

41、杨让林,男,汉族,初中文化,1953年生,初中文化,汉王镇杨庞村人。悉心照顾伤病缠身多年的父母,无怨无悔。

42、王张林,男,汉族,1979年生,高中文化,甘泉镇龙湾村人。长期细心照料体弱多病的母亲,体贴妻子,关爱孩子,营造文明家庭。

43、潘艳会,女,汉族,1979年生,初中文化,东江镇郭坪村人。为了减轻公公婆婆的负担,将年纪已高且多病的爷爷接来和自己同住,以便照料老人。

44、杨占希曼,女,藏族,1974年生,坪牙乡杨坪村人。丈夫、婆婆都是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她用爱心撑起一个家,默默践行着自己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的责任和承诺。

45、卯五叶,女,藏族,1974年生,坪牙乡旧墩村人。婆婆积劳成患,十多年如一日孝敬婆婆,婆媳关系亲密胜过亲生母女。

46、曹小学,男,汉族,1972年生,甘泉镇双沟村人。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四处打工为母亲积攒医药费,使母亲得到最好的照顾。

47、余文霞,女,藏族,1969年生,东江镇胡坪村人。照顾卧床不起12年的婆婆,12年来早期晚归,12年穿梭在交通与工作之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女人对家庭的负责和对父母的关爱。

48、拜玉珍,女,汉族,1966年生,初中文化,东江镇新庄村人。对92岁高龄瘫痪卧床4年多的婆婆尽心伺候。

49、孙明英,女,汉族,1974年生,初中文化,五马乡五马街村人。吃苦耐劳,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年逾七旬的父母和公公。

50、董石娃,女,汉族,1971年生,小学文化,五马乡董家院村人,为了公婆,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忙忙碌碌20年,起早贪黑,照顾婆婆,一家人和和睦睦。

51、马桂兰,女,汉族,1965年生,初中文化,五马乡帕子沟村人。婆婆中风偏瘫,三年卧床不起,无微不至关怀照顾。

52、陈新英,女,汉族,1981年生,小学文化,磨坝乡磨坝村人。善解人意从无声处做起,对长辈尽显晚辈孝心,和个性强,脾气急的婆婆亲如母女。

53、杨主梅,女,汉族,1968年生,磨坝乡磨坝村人。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真诚对待老人,善待公公婆婆,无微不至。

54、尹勤英,女,汉族,1960年生,党员,高中文化,洛塘镇八房村人,服侍公公婆婆十几年,细致入微。

55、尹珍,女,汉族,1989年生,初中文化,洛塘镇香树坝村人。除了照顾好自家的两位老人,还义务照顾同村80多岁的老奶奶。

56、马晓红,女,汉族,1967年生,高中文化,城关镇文明巷人。丈夫常年患病,公婆身体不好,她一门心思扑在家庭,婆婆说她“比亲闺女还要好”。

57、何小女,女,回族,1969年生。城关镇教场社区人。几十年如一日,孝敬公婆,关爱家人,热心助人。

58、周瑞,女,汉族,1974年生,党员,高中文化,城关镇商贸社区人。20多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倾注到80岁母亲身上,让老人得到最好的照顾。

59、赵社花,女,汉族,1974年生,中专文化,城关镇北山社区人。细心照料孤独的母亲,珍惜亲情,担当责任。

60、郭小娟,女,汉族,1987年生,城关镇旧城山社区人。生活上对老人的衣食住行无比关心,精神上对老人抚慰,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61、刘静秀,女,汉族,1972年生,高中文化。城关镇教场社区人。多年来孝敬父母,兄妹和谐,邻里团结,集好媳妇、好妻子、好妈妈角色于一身。

62、王云花,女,汉族,1979年生,初中文化,城关镇文明巷社区人。丈夫工作忙,一个人挑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将孝老爱亲的美德落实在行动上,贯穿在琐碎的生活中,其乐融融。

63、赵彩女,女,汉族,1970年生,初中文化,玉皇乡罗家村人。生活虽然艰难,但精心照顾着瘫痪在床的婆婆。

64、赵彩艳,女,汉族,1971年生,初中文化,玉皇乡院子湾村人。起早贪黑,照顾老人,照顾家庭,无微不至,从无怨言。

65、赵芳云,女,汉族,1973年生,初中文化,玉皇乡老庄村人。十几年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奉献家庭。为多病的婆婆洗澡、梳头、捶背,精心照顾。

66、袁柱英,女,汉族,1969年生,小学文化,马街镇大李家村人。是贤妻良母,体贴丈夫,关心儿女,对奶奶的孝行也被传为佳话。

67、杨毛龙,男,汉族,1976年生,初中文化,琵琶镇小河村人。母亲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他悉心照顾,供养生活。

68、杨早社,男,汉族,1969年生,汉王镇杨庞村人。孝敬父母,几十年如一日,饮食起居照顾周到。

69、李二金,男,汉族,1962年生,初中文化,汉王镇陈李家村人。模范践行家庭美德,细心照顾体弱病残的父母,使父母安享晚年幸福。

70、张乖花,女,汉族,1978年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马营乡马营村人。丈夫长年外出务工,家庭重担落在她一个人身上。用一颗善良的心给公公婆婆以最好的照顾。

71、庞艳琴,女,汉族,1978年生,初中文化,马营乡龙沟村人。竭尽全力照顾80岁的祖母,操持家庭,任劳任怨。

72、王仙菊,女,汉族,1979年生,初中文化,两水镇段河坝村人。对丈夫及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对公公体贴入微的孝敬和照料。

73、王德勇,男,汉族,小学文化,1988年生,琵琶镇马家沟村人。父亲患有精神病,对患病的父亲不离不弃,把打工挣来的钱全部用于给父亲治病。

74、张路英,女,汉族,1984年生,初中文化,琵琶镇小川坝村人。上有80多岁高龄的奶奶,下有痴呆的弟弟。细心照顾年高的奶奶和残疾的弟弟,在全村树起了榜样。

75、胡明在,男,汉族,1975年生,小学文化,琵琶镇胡家沟村人。父亲十年前不小心摔伤,下肢骨折,生活不能自理。他照顾生活起居,细致入微。

76、董进受,男,汉族,1964年生,初中文化,甘泉镇成沟村人。把岳父接到家中当做亲生父亲来供养。

77、李甲银,男,汉族,1969年生,初中文化,郭河乡寺山村人。照顾90多岁的奶奶和年事已高的父母。为了给患有胃癌的父亲治病,拼命打工干活,还要抽时间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78、杜双花,女,汉族,1965年生,小学文化,汉林乡唐坪村人,公公肠胃不好,用省吃俭用下来的钱调理公公的饮食,用爱心细心给老人幸福的晚年生活。

79、任炜,男,汉族,1960年生,城郊乡下东坪村人。多年来一直细心照顾多病的母亲。

80、者晓斌,男,汉族,1964年生,城郊乡崔家梁村人。处处关心母亲的吃穿住行,带领村民发展致富,通过努力的工作回报母亲的爱。

81、张余儿,男,汉族,1983年生,初中文化,佛崖乡叶坝村人,把岳父当做亲生父亲,精心照顾。

82、李王呈,男,汉族,1965年生,初中文化,郭河乡下寺山村人。模范践行家庭美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和传承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83、梁红儿,男,汉族,1966年生,高中文化,中共党员,佛崖乡大棱村人。精心赡养自己的父亲,同时以一颗医者之心像照料自己的父亲一样照顾村里95岁高龄的梁玉中老人。

84、赵前荣,女,汉族,1977年生,初中文化,五库乡下坝村人。全心照顾久病的婆婆,忙里忙外,千方百计让婆婆吃好穿好。

85、张登英,女,汉族,1974年生,五库乡上坎坝村人。悉心照顾婆婆,和婆婆相处亲如母女。

86、张桂连,女,汉族,1969年生,小学文化,五库乡佛店村人。婆婆患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她精心伺候,从不厌烦。

87、李义娃,女,汉族,1970年生,小学文化,五库乡土地沟村人。对待公婆亲如父母,常年如一日坚持照顾,从不嫌脏,从不嫌累。

88、王玉兰,女,汉族,1989年生,初中文化,龙坝乡鱼关村人。对公公婆婆亲如父母,尽自己的本分,孝敬老人。

89、王玉梅,女,汉族,1980年生,小学文化,裕河乡赵前坝村人。孝敬公婆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高贵品质。

90、陈尚斌,男,汉族,1976年生,初中文化,裕河乡唐坝村人。父亲常年患病,行动不便,他无怨无悔尽心照顾。

91、王小平,女,汉族,1961年生,小学文化,柏林乡杨庄村人。丈夫常年打工在外,家里全是她一人操劳,照顾多病的公公婆婆,教育孩子,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一个家。

92石晓梅,女,汉族,1971年生,大专文化,黄坪乡楼房村人。对上孝顺老人,对下照顾孩子,虽然生活艰苦,但把一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其乐融融。

93、张赵琴,女,汉族,1974年生,初中文化,黄坪乡李峡村人。老人体弱多病,她尽心照顾,操持家庭,无怨无悔。

94、石红梅,女,汉族,1975年生,初中文化,玉皇乡小石坪村人。全身心照顾家中两位残疾老人和整个家庭,使老人晚年生活过的舒心,家庭幸福。

95、王海星,女,汉族,1979年生,本科学历,党员,城郊中心小学。十年如一日照顾公婆,从未半句怨言深得学生和家长爱戴。

96、杨亚丽,女,汉族, 1958年生,中专文化,区幼儿园教师。多年来精心照顾年近8旬的母亲和96岁的瘫痪婆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久病床前有孝子。

97、周立莉,女,汉族,1979年生,本科文化,深圳中学教师。精心照顾患关节炎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

98、张春丽,女,汉族,1983年生,本科文化,中共党员,外纳初级中学教师。精心照顾患糖尿病的婆婆,照顾家人和亲友。

99、焦淑英,女,汉族,1959年生,高中文化,区中医院大夫。全身心照料痛失爱子的婆婆,尽量让婆婆开心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将复杂的家庭关系处理得相当融洽。

100、李世平,男,汉族,1955年生,大专文化。建行退休职工,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重病的父母和岳母,照顾三位老人的日常生活,用自己的实际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全区“百名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公告时间为2012915日-930日。以上全区“百名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人选有异议,请在公告期间内与区文明办联系

联系方式:0939-8212051

 

百名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组委会

二○一二年九月十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