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让创先争优融入日常工作

    2016-09-27 13:59:07  作者: 来源:     

让创先争优融入日常工作

——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村创先争优活动侧记

通讯员  杨建辉

金秋时节,秋风送爽。在两水镇两水村,无垠的田野上,繁华热闹的街道上,活跃着一个个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来落实创先争优,用为民服务来践行工作职责,他们是两水镇两水村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他们以党员的名义描绘着发展的美丽痕迹。

一心为民,让群众享受实惠

“现在咱们农村,路通、水通、沼气通,条件改善了,环境也美了,农民增收的路也宽了,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好干部”。914日,两水镇两水村村民曾海向笔者夸起了村里的党员干部。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两水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创先争优”这个主题,把活动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围绕年度承诺目标和公共目标推进全面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全村硬化村道5公里,形成了社社相连、户户相接、宽敞干净的村级交通网络,并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建成500多米的大弯沟上段河堤,有效防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同时筹措资金30000多元,及时解决了当地群众及两水中学全体师生的正常供水,不定期开展慰问村上的五保户活动,向他们送温暖。“以前卖猪要请几个壮劳动力才得行,如今贩子直接就把车开到家门口来了,太方便了。”一家养猪的老板乐呵呵地说。

党员“牵手”专业村户

由于施肥过量,两水村王老三种植的辣椒苗出现了大面积的烧苗现象,正当王老三着急无助的时候,他想起了村委会,把情况向村委会反映后,村支书唐社平及时通过电话联系区蔬果中心技术员来帮忙,经过救急措施后危情排除,王老三心里很是感激。

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对专业户进行认领,帮其解决困难、扶持发展,是两水村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的一个新举措。近年来,随着“一村一品”的发展,两水村涌现出了种植、养殖、建筑、运输等多个特色品牌。特色有了,群众的热情也很高,可就是形不成规模创不出效益,该村经过“把脉”,认定了缺乏创新、认识落后的病因。为打破这一瓶颈,该村从党员干部中挑选出21名科技明白人或是致富能手“认领”专业户,帮助农户实现持续增收。

“农家课堂”学习忙

“今天重庆、成都的花椒嫁是多少?咱们当地的花椒价又是多少?”“油橄榄快要上市了,帮我查查今年政府对油橄榄的收购有啥政策了没有?”在两水村党员活动室的远程教育电脑旁,十多名群众拥簇着村主任坚海鹏问个不停,坚海鹏一边在网上查询,不厌其烦地解答着他们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这是该村开展农家课堂学习活动的一个现场。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两水村不断提升专家课堂、流动课堂、空中课堂三大课堂,邀请区农业、畜牧、林业等农技人员为党员群众集中授课,组织农技、畜牧、蔬菜等部门人员深入村庄、企业向群众传授致富技术,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开辟学习专栏让党员群众按自己的需要点播内容。三大课堂开展以来,培训党员群众1500多人次,极大地增强了农民致富的本领。

挂牌上岗搞服务

在两水村街道口,一位跑运输的师傅热情的和村支书唐社评打招呼。这位师傅说:“唐书记认识的人多,致富的点子多,我们都相信他。今年就是唐书记介绍他到一家工地上跑运输,而且效益非常好。”据了解,唐社评不但自己有产业,还经常为村上的小伙子出点子,找致富的门路。

在活动中,两水村党员干部全都设岗定责,老党员负责宣传政策、调解民事纠纷,年轻党员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妇女党员重点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化解家庭矛盾。同时,村委会还制订了责任追究形式,督促党员就岗尽职,有力维护了该村的和谐发展,推动了全村经济的振兴。两水村村支书唐社评说:“只有把创先争优融入日常工作中,抱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心,才能干好,才能赢得群众的满意。”截至目前,全村发展加工业11家,砖厂4家,餐饮娱乐13家,运输车辆260台,建筑业18家,门店摆摊76家,宰牛、羊、猪13家,调出矛盾纠纷76件,人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