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佛崖乡叶坝村党支部书记张生财

    2011-05-03 00:00:00  作者: 来源:    

武都区佛崖乡叶坝村位于佛崖乡东部,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群众住址十分散落,平时走完整个村庄快者也得一整天。5.12地震使全村通讯网络中断,担心群众安危的张生财心急如焚。当他来到马家梁社时,他被眼前的惨状震呆了:整个山梁被地震撒开了宽达70-80厘米,长300多米的口子,房屋全部被摇散了架,残砖、断瓦洒落一地,整个山梁弥漫着呛人的气味,老人、妇女、儿童的叹息声、哭喊声和惊恐的眼神混杂在一起……。每走到一户,得知村民都安全,张生财的心就会松一口气,等到安排好群众安全聚集之后,他才匆匆离开赶往另一户群众家中。

 513日早上,基本走完全村后,张生财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你到哪里去了,地震后一个影子都没看到你,你知道我们有多担心吗?”看到丈夫回来,妻子不放心的埋怨着。

 没来得及细细过问自家灾情,张生财换上一身衣服,又匆匆离开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震后,帐篷、大米、面包、矿泉水、棉被等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运来。怎样把这些凝聚着党委、政府和全国人民对灾区群众关心、关爱的物资尽快发送到受灾群众手里成了张生财首先考虑的问题。

 “把救灾物资从乡政府统一拉到村上,运费我给!”一趟、两趟,一批、两批……为了让受灾的五保孤老和困难群众少走一点路,张生财自己掏腰包出运费请货车,将所分配的救灾物资直接拉进了村里,及时发放到了群众手中。在他的带动下,该村老干部、党员、部分群众也纷纷慷慨解囊支持工作。

 “好书记啊,我们全家都感谢他。”老党员张顺华妻子长期患病,儿子在外务工时受伤脚上打了钢针,救灾物质物资一到,张生财就将分给张家的东西送上了门。“有清油,有棉被……整个冬天我们不冷不饿,全靠张书记关心。”一提起张生财书记,张顺华一家就万分感激。

 地震后,连续20天,他来不及问候一声家中的老母亲,来不及看一眼频临倒塌的老屋,每天奋斗在抗震救灾的一线,做一名群众抗震救灾的领路人,做一名群众抗震救灾的贴心人。仅通过他的手搭建的救灾帐篷、临时简易防震棚就达50多顶,从他手中发出的面粉达4000多公斤,他亲自为群众抢收粮食450多公斤,寻回耕牛1头,挖出家具4件,人变瘦了,脸变黑了,胡子顾不上刮了,这些他都全然不顾,只是说:“只要群众人心稳定,积极开展抗震救灾,我黑点瘦点没啥。”

 灾后重建开始后,张生财掷地有声地说:“要把支部建在废墟上、帐篷里,在关键时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党旗高高飘扬。”第二天,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在灾后重建的施工现场,他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结成帮建工作组,一名党员联系5户受灾户,帮助指导群众开展灾后重建。

 自从灾后重建工作展开,张生财就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哪家缺劳动力,他就带头组织其他党员、村组干部,义务为群众砌墙、补缝;哪家缺钢筋等建材,他就跑去联系商家,保证村民建房有建材;有户受灾村民家里重建房屋资金有缺口,他便拿出自己的1万元积蓄帮助群众缓解一时之急……,特别是异地重建点,本是一片河滩地,他硬是请技术设计部门,统一规划,丈量土地,为34户重建户分解地基,没有发生一起矛盾纠纷。

 如今,望着现整齐划一,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农村,张生财说:“我今年已经快50岁了,当了20多年的村支书,我这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多做实事,让村民都得到实惠。虽然灾后重建以来,我放弃了一年近10万元的收入,苦了一点,累了一点,但看到群众都住到宽敞明亮的新房里,内心就觉得非常值。”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