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武都:白龙江畔橄榄香

    2022-10-12 09:55:53  作者: 来源:
金秋十月,正值武都油橄榄采收时节,白龙江畔绿油油的橄榄林里,一串串橄榄鲜果挂满枝头。在外纳镇稻畦村的油橄榄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分工协作,有的负责采摘,有的负责装筐,有的负责搬运,一车车油橄榄鲜果被送进了加工车间。

早上十点,祥宇生态产业园门口便停满了交果车辆。加工车间里,生产线火力全开,一筐筐分装好的鲜果被送入生产线,变成初榨橄榄油。

90后青年梁杰是武都区外纳镇透防村的青年小伙,这几年靠着种植油橄榄走上了致富路。“今年,预计采摘油橄榄鲜果20多吨,收购价格为7元/公斤,比往年上涨了1元,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发展油橄榄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梁杰高兴地说。

梁杰高中毕业后独自闯荡在大城市,2018年春节梁杰回家跟村里老乡闲聊起武都发展油橄榄产业的情况,突然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便决定在家种植油橄榄,因为这些年来政府一直大力提倡种植油橄榄,祥宇公司又和村里签订了收购协议,他从中看到了商机,开始琢磨如何以地生财,种树致富。

说干就干,凭借着白龙江两岸充足的光热资源和水资源,梁杰与祥宇公司对接,邀请技术人员对家里以前种的一些油橄榄树进行品种改良,高接换优,以优化油橄榄种植品种为突破口,因地制宜、规模化发展。

 梁杰说:“相对于其他经济林树种,油橄榄更好种植,采摘也相对省力,管护也比较方便简单,而且不愁销路。每年所有鲜果都由祥宇公司收购,农闲时我还可以在周边打点临工,不用外出,两个孩子也相继上学了,在家也能照顾老人孩子,给孩子更多的陪伴。”

和梁杰经历相似的还有外纳镇锦平村村民赵红青,30多岁的他,是一个憨厚能干的小伙。谈起发展油橄榄产业的缘由,他说:“父母上了年纪,如果我再外出务工,老人们有个头疼脑热的事身边也没人照顾,我们做子女的不能只想自己,还是要多孝顺父母,多陪陪家人,与家乡这一片土地相依相偎。”

技术不精,靠蛮干不是办法。赵红青决定发展油橄榄产业后便主动找到祥宇公司,邀请技术人员对自己家种植的油橄榄进行了修剪、嫁接,提高了油橄榄鲜果的挂果率和产量。“油橄榄栽植要注意做好标准化管理,按照苗木大小挖坑培土,做好浇水保墒,多施农家肥。”如今的赵红青说起油橄榄的管理技术,那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今年是个丰收年,油橄榄长势很好,为保证油橄榄果的新鲜度,我们将手工采摘的油橄榄鲜果,每天上午及时采摘、运输、按时交果,保证鲜果品质过硬,这一点我们从不马虎。”赵红青说。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如今,油橄榄这个“地中海的绿色精灵”,使武都这片物产富饶的大地,升腾起致富的希望,勤劳淳朴的武都人民,种下希望和财富的油橄榄,让荒山荒坡也早已换上绿色新衣,装点着风景如画的白龙江两岸,生态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也必将越走越好。

 

监制:张文斌                  

审核:张秀兰

责编:孟涛涛  王肖晶      

编辑:石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