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点燃“新引擎” 振兴跑出“加速度”
7月的武都,炙热的空气四散开来。热辣的骄阳下是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花椒树,一簇簇花椒挂满枝头,将整个田野染成了红色。微风吹来,阵阵“麻”香沁人心脾,椒农们在浓浓的椒香中,背着背篓、挎着篮子采摘花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高起点细谋划 田地生出“致富经”
“今年的花椒长得好,比去年的颗粒还大,又是一个丰收年啊!”汉林镇三家地村村民李永清在自家地里查看花椒长势后充满期待地说道。
北纬33°的独特位置、南北气候过渡区、河谷型地理地貌、适度的降水、充足的光热资源,多样富集的资源品种,98%以上的空气优良天数、全域无重金属污染的碧水和净土,孕育了武都花椒的高颜值、好品质。色红油重、粒大饱满、芳香浓郁、麻味醇厚,口感品质上乘,所产“大红袍”花椒更是享誉中外。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近来年,武都区按照省、市“拉开架式构建农业特色产业体系”的总体部署和省、市、区党代会确定的关于加快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的目标,深化落实“3+6”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思路,立足武都独特地域优势,把花椒产业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优势产业,依托产业扶持政策,建基地、抓管理、强科技、促营销,使花椒产业实现了粗放经营向科学管理,产品优势向商品优势的大转变,花椒产业“闯”出了新路子、“迈”向了多元化,成为武都区强区富民的优势主导产业。

“今年政府帮助我们发展花椒产业,给我们送来有机肥和农家肥,改善土壤肥力,解决椒园土壤板结、肥力不够的问题,让我们的花椒提质增效,我今年也种了七八亩花椒,预计能摘八九百斤干花椒,还能卖个四五万块钱。”李永清满脸笑容地说道。

武都花椒走过了“零星栽植、地埂模式、荒山开发、规模连片”的发展历程。如今,在海拔1000米-1900米适生区域已基本实现花椒全覆盖,全区稳固发展花椒100万亩,已建成万亩基地8处,千亩基地108处,花椒种植覆盖全区37个乡镇(街道)、650个村。小小花椒让田地生出“致富经”,11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花椒产业实现稳定脱贫,迈步走向“振兴路”。
调结构重培训 花椒焕发“新活力”
一个个花椒服务站形成技术服务网络,达到了技术服务的全覆盖。
一次次花椒病虫害防治、修剪、嫁接等科学管理技术培训,让花椒产业提质增效,花椒单产量实现大幅提升。
一个个种植基地里,花椒树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采摘后将会为村民带来可喜收益。
一个个措施、一项项服务,让武都花椒成为一张飘香省内外的靓丽名片。
……
蜀椒出武都,由来已久,在全国花椒主产县中,武都始终保持着“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品质第一、农民收入占比第一”的行业地位。
柏林镇位于武都城区以北的北峪河流域中游地带,正处于花椒种植最佳适生区内。全镇共有21个自然村,其中20个村种植花椒1.6万多亩,花椒产业已成为柏林覆盖面最广、群众受益最大、认可度最高的增收产业。

位于柏林镇交通主干道边的陇南市瑞达花椒专业合作社,一打开花椒储存冷库的门,鲜香的麻味扑面而来,“这是我们2019年建的冷库,可以存储700吨花椒,能减缓花椒色度、麻味素的挥发。”“这是我们按照海底捞总部要求改建的标准化花椒加工车间。旁边这些包装好的花椒,是在1688平台上接的单,要发往成都的。”瑞达花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寇瑞边走边介绍。

在大力推进花椒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建设的同时,武都区不断加强花椒品种改良和管护工作,在34个乡镇和3个街道分三类建设花椒种植示范区84万亩,通过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加强花椒树形整形修剪、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不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带动了周边乡镇花椒产业健康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稳步提升。

同时,武都区联合西北师范大学在石门镇水地坝筹建30亩集大红袍花椒嫁接、优质八月椒砧木苗繁育、武都花椒综合丰产技术示范、武都野生花椒种质资源培育、引种驯化、花椒品种优选等为一体的标准化科技示范基地,为广大椒农提供技术服务,科学发展花椒种植特色产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走出了一条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搭平台促展销 擦亮发展“金招牌”
“拓宽销路,让武都花椒走出去”是每一个武都农人的心愿。
据了解,为了让火红的花椒粒变成“真金白银”,武都区依托“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鼓励41家花椒合作社的1688网店入驻“产业带”,借力发展网上大宗散装货交易。许多合作社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上提供单品供货。

不仅如此,武都区还注重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通过成立区级、乡级花椒协会,在吉石坝工业园区建设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开展直播带货活动等手段全面拓宽花椒销售渠道。

花椒节是对于武都来说,是一次盛大的推广节会。每年花椒节会的成功举办,都助推武都花椒实现产量、产值、农民人均花椒纯收入的大幅提升。2021年7月13日,中国川渝火锅产业大会暨“陇货入蓉”中国(武都)花椒展示交易会首次进入主销地成都,实现了花椒从产地到终端市场的精准对接。

同时,为了推动武都花椒与川渝火锅产业深度合作发展,武都区与国际火锅产业联盟举行了认购武都花椒种植基地揭牌和签约仪式,通过强强联手,扩大绿色农产品消费供给,打通销售终端市场,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品牌优势,使“武都花椒”走向全国,麻香天下。
“武都花椒能有今天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重视,规模品质成为它最大的‘信任状’,通过我们国际火锅产业联盟的推广,希望把这么好品质的花椒卖到知名的火锅品牌企业,这样的模式也会极大地助推武都当地椒农的增收,更好地促进知名火锅企业的良性发展。”国际火锅产业联盟主席、刘一手创始人刘松说道。
目前,武都花椒远销四川、重庆、北京、新疆、宁夏、西藏、青海等全国34个省、市、区,并通过国际火锅联盟打开了国际市场,约千余吨武都花椒销往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如今,红遍山野的花椒已经成为武都最精致的一张名片。
未来,武都将持续巩固“中国花椒之都”的美誉,大力推进“3+6”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形成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统筹抓好特色农产品品种改良、综合管护、精深加工、产品研发、产销对接,深入实施产业提质增效工程,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发展根基,让“小”花椒化身“新引擎”,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跑出“加速度”。
责 编:孟涛涛 王肖晶
编 辑:周红霞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