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好生计 日子红
2016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启动实施整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投资4.69亿元,把8个村、1236户、5731人从高山区搬迁至川坝区,藏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坪垭藏族乡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安置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坪垭藏族乡党委、乡政府结合实际探索推行“1+5”发展模式,多措并举为群众拓宽增收渠道。“1”是以党建引领为统领,强基固本谋发展,“5”是以产业培育富民强乡、稳岗就业促进增收、特色旅游助推发展、民俗文化厚德塑魂、创新治理提升效能五项措施为抓手,求真务实促增收。
近年来,坪垭藏族乡党委、乡政府紧紧围绕区委“3+6”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将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按照“山上有生计、山下好生活”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山地特色产业,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花椒、油橄榄、特色小杂粮、肉兔养殖“四大支柱”特色产业的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兴产业、产业兴旺促振兴的发展新路子。
在产业发展上,乡党委、乡政府提出了“十百千万”目标:“十”就是3年内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实现肉兔养殖年出栏突破10万只,每村培训10个科技示范带头人;“百”就是花椒亩产达到100斤,肉兔养殖收入突破100万元;“千”就是打造千亩山地特色观光农业,发展千亩小杂粮,养殖千群中蜂,建设千亩油橄榄,发展千亩核桃;“万”就是通过综合管护万亩花椒产业提质增效,在适生区发展万亩木兰头、香椿等山野菜,通过特色产业发展让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最终让产业年收入突破千万元,收入占比达到总收入的30%。
在坪垭欣欣向荣的产业中,要数“一带一路”产业带最为蓬勃。着力在打造安置区大旅游——酒房沟山水生态旅游——赵杨坪观光农业旅游——腰道藏寨风情旅游线路的同时,沿着旅游路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和旅游路相得益彰的产业带。
走在产业带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腰道村旧房沟百亩油菜田,再走是赵杨坪村连片荞麦以及梯田印象,最具特色当属鹿连村肉兔养殖,最后来到俄儿村,勃勃生机的千亩油橄榄正在茁壮成长。站在高处眺望坪垭藏族乡,油橄榄、花椒、核桃以及成群牛羊交错在田间地头,全是群众追逐乡村振兴好日子最坚定的脚印,他们种下的是种子,收获的是希望。
目前,全乡种植1.4万花椒亩、5965多亩油橄榄和3000多亩小麦。借助东西扶贫协作机遇建成了年出栏50万只的康大肉兔养殖场,接下来坪垭乡将在各村推广肉兔养殖,力争肉兔养殖年出栏突破10万只,将坪垭藏族乡打造成肉兔养殖特色小镇。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