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奋进新征程 喜迎党代会 | 武都:逐绿远航

    2022-05-29 14:15:10  作者: 来源:

绿色是武都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绿色是武都最强劲,也最具潜力的核心竞争力,绿色发展是符合大势的正确选择。武都区以山水为底色、以生态为特色、以文化为灵魂、以康养为载体、以旅游为纽带,聚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开辟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空间,逐渐形成了全民、全域、全时文旅康养发展的新格局,久久为功,逐绿远航。

 

因势而谋

武都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复杂的宝贝地带”,在云端草原策马驰骋,在万象溶洞探险寻奇,在密林幽谷观猴品茶,武都胜景成点状分布,虽别致精彩,却难以聚集成势。

如何连点串线成面,破旧局立新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三城”打造“五地”,武都区从宏观战略层层推进,中观布局精准发力,牢固树立“大旅游、大景区”建设理念,实施“文旅融合发展工程”,将“全域旅游作为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把武都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和西部地区极具魅力的生态康养中心”,“形成百亿级生态康养和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武都区高起点编制规划、大手笔谋篇布局,不遗余力推进万象景区、裕河景区规划建设工作。通过环线将万象洞与姚寨沟、千坝草原及橄榄新城串联起来,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打造“旅游+文化+山水+体验”的旅游康养休闲消费综合体。通过旅游环线串联琵琶张坝古村、五马古镇、裕河镇白沙沟、八福沟、猕猴谷、余家河古村等资源,重点打好金丝猴这张王牌,开发山水观光、生态体验、康养度假等旅游产品,将裕河景区建设成为辐射川陕甘三省交界地区、功能复合、配套完善的生态文化康养旅游区。

蓝图振奋人心,举措求真务实。串点连线、由线扩面、网状辐射,一幕幕文旅相伴,康养融合的大戏持续上演、屡掀热潮,全区文旅康养产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顺势而为

只争朝夕,惟有奋斗。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紧锣密鼓,机器轰鸣、焊花飞溅,大型机械往来穿梭,工人们干劲十足。

当前,江南街道努力当好万象景区建设排头兵,完成河滩地征收、土地丈量、房屋评估、征迁款发放等工作,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汉王镇按照中心城区“东扩、西进”的工作思路,成立项目推进专班,及时化解问题。开展“三江一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栈道湾大桥至绸子坝大桥段,10.2km河道生态治理和沿岸大宗土地的开发运营;裕河镇以万象景区建设为抓手,衔接一、二、三产业联动,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工建设唐坝村游客中心、茶园步道工程、赵钱坝村水上乐园、万家灯火等项目;五马镇依托“古色”和“绿色”的优势,深挖五马文旅产业资源,推进五马童话小镇和马坝乡村旅游综合开发建设项目。

发展文旅康养产业,项目建设是“牛鼻子”。武都区加大旅游综合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提升景区承载能力,集观光旅游、洞穴探险、休闲度假、民宿经济、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等要素为一体,不断挖掘“大旅游、大景区”区域产业优势和文化内涵,全力推动康养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建圈强链高质量发展。

乘势而上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武都区在统筹推进金马池、坪垭—朝阳洞、米仓山等片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储备马营陈塄坎乡村旅游综合项目、滑雪滑草基地、冰河时代、赤花吊草坝万亩欢乐牧场、陇南高山运动小镇,池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土道村特色旅游开发,坪垭藏族风情美食街、藏医养生街、文创手工街、藏族风情主题客栈、白龙江奇幻漂流,米仓山红石林景区提升、米仓山彩虹花海等文旅康养建设项目。在重点做好万象景区和裕河景区规划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实施空间规划、招商引智、项目会战,着力推动全区全域旅游由点串线、由线到面,逐步形成文化、生态、产业高度融合,力争早日将武都区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和西部地区极具魅力的生态康养中心。

向南深耕,当下可为。武都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是大西北通往大西南的“门户”和枢纽。今后武都区将抢抓战略机遇,着力构建武都—九寨沟大旅游圈,与周边地区合作,联手开发环九寨沟双向旅游精品线路,增强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让更多人“游在九寨、乐在武都”。同时,推动观光旅游向康养度假深层次发展,更好地提升全区的旅游价值、增加旅游就业、扩大旅游收入,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向内“破局”,向外“出圈”,武都聚势而强,未来可期!

融媒体中心记者:董刚

监 制: 张文斌 审 核:张虎伟

责 编: 孟涛涛 编 辑:周红霞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