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镇:夏阳共春花一色 兴业与稳粮齐飞
在鱼龙镇林里村,群众们正在给今年新栽植的中药材放苗。为了发展好中药材产业,林里村支部书记党苏林带头创办中药材加工合作社。他说:“我们林里村土地资源丰富,但是最近几年,大家都在外面务工,土地撂荒比较严重,去年以来,我们把撂荒地整治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撂荒的1000亩土地,全部栽种成中药材,努力把中药材这个产业干好,让外面务工的人在外安心务工,让留在家里的人在家门口务工。我们希望通过对撂荒地的治理,把土地收益做到最大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今年以来,鱼龙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和能人大户带动作用,结合撂荒地专项整治,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在林里村建成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瓦房里村建成1000亩中药材种植及加工基地,不仅解决了外出务工群众田地撂荒的后顾之忧,还给留守在家的村民们开辟了一条在家门口务工的新渠道。据悉,今年鱼龙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1.3万亩。
除了中药材,鱼龙镇还根据海拔高低,持续发展花椒、木兰头、松塔、羊肚菌等产业。中国文联驻鱼龙镇上尹家村第一书记李晓东常年吃住在村,仅在过年回过北京,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发展。今年,他对连续耕种的试验基地开展土壤改良,并积极探索甜玉米、羊肚菌产业。他说:“今年是我们实验基地发展的第三个年头,以前由于连续耕种,大棚里的土壤板结严重。为了帮助当地群众提高大棚产量,解决土壤板结问题,今年我们积极联系农技部门的技术人员到村指导,调整产业结构。现在我们在大棚里种的是水果玉米,主要目的是将来把这个玉米秸秆打碎之后给土壤当肥料,能够疏松土壤,改良土质。同时,我们在后面两个大棚试验反季节的羊肚菌种植,如果试验成功的话,一年就可以生产两季的羊肚菌,不仅提高了羊肚菌的产量,也可以提高群众收入。”
在鱼龙镇观音坝村,地膜马铃薯在田间整齐划一地分布,小麦在阳光下随风摇曳。俗话说,手有粮,心不慌。今年以来,鱼龙镇深入贯彻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精准部署粮食安全,成立粮食生产工作专班,分解目标任务,全力组织春耕生产。在观音坝村建成500亩小麦、马铃薯套种示范园。在全镇大力发展立体农业,花椒地套种马铃薯、大豆等农作物,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粮食安全“双丰收”。目前,全镇已完成粮食种植2.73万亩,其中,马铃薯1.86万亩、小麦0.81万亩。
在兴产业、稳粮食的同时,鱼龙镇同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建设步伐,通过对街道、建筑装点美化,对观音坝村的特色老民居进行修缮保护,利用天然河流,打造水景观,建设小公园、文化广场、乡村舞台,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树、有庭有田的美丽乡村图正在徐徐展开。
“在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的理念就是不大拆大建,在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打造小景点、小花园。通过近一年的建设,我们村变得越来越美丽了,群众的幸福感也越来越高了”提到观音坝村的变化,村支部书记本海军脸上是止不住的高兴。
田畴花黄麦青青,乡村美景入画来。未来,物产丰富、风光秀丽的鱼龙镇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鱼跃龙门奔康庄。
鱼龙镇党委书记王海飞说:“今年以来,鱼龙镇认真贯彻落实区第十七次党代会精神,以区委‘五看五比五促进’工作思路为抓手,精心谋划、统筹布局,全镇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富民强镇为目标,不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发展多元化产业,扎实推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打造文明、生态、美丽、宜居的新鱼龙。下一步,鱼龙镇将以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更严的工作作风,锚定目标、真抓实干,持续在抓党建、兴产业、提质效、促振兴等方面用心用力,奋力推动全镇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融媒体中心记者:赵彦明 董刚
监 制: 张文斌 审 核:张虎伟
责 编: 孟涛涛 编 辑:周红霞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