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走好“美丽乡村路” 奏响“乡村振兴曲”
打造美丽新村 改善人居环境
近年来,武都区安化镇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高标准打造建设樊家坝村、杜家塄村美丽新村。在美丽新村建设过程中,精心编制“生态宜居”建设方案,注重一路一墙、一砖一瓦、一树一花、一石一草精心处理,对土地利用、院落布局、建筑风貌、环境美化、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一体兼顾、统筹推进,重点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战略方针,把改善人居环境和美丽新村建设有机结合,把物质富裕和精神提升有机结合,把自治、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打造乡村建设示范工程,走出了一条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发展路子。
共建生态长廊 落实“两山”精神
生态长廊建设是推动生态绿色安化崛起的重要载体,是提升辖区人居环境、发展经济、增进福祉、提振精神的重要举措,更是展现魅力安化、活力安化的重要窗口。今年以来,武都区安化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实施龙昌、甘米道路绿化美化工程,坚持增绿与增效、绿化与美化、生态与民生协同推进,全力打造高规格、大绿量、多色彩的绿色生态长廊。
武都区安化镇以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整治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提升为突破口,按照“就地取材、废材利用、建修并举、适当投入”的工作思路,利用清理甘米、龙昌公路散落、塌方的石块,进行堆砌花园,栽种花草和树木。同时,对农户周边荒废地块和墙角院落,利用砖瓦、石块修砌微型花园,装点美化,达到墙角种花、屋顶爬花、庭院摆良好效果。充分彰显了农村特点、注重保留了乡村风貌和乡土气息,留住乡愁乡韵。
培育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武都区安化镇紧紧围绕区委“3+6”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注重产业引领,按照“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巩固传统产业”的总体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工作目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巩固提升“五片一区一带”的产业格局,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位置优势,大力打造青崖村车厘子种植示范点,甘树湾村、符家塄村米仓红芪基地产业区级示范点,花池、北山片万亩花椒基地示范点。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群众”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盘活土地资源,解放劳动力,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成为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点亮镇区夜景 提升城镇品位
为持续优化安化镇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镇综合形象,着力打造五彩缤纷的魅力安化、活力安化,安化镇抢抓政协委员下沉基层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有利机遇,通过发起“人人点亮一盏灯、就会照亮一座城”公益捐助活动,多方筹集资金60余万元,按照简单、大方、朴素、节俭的理念,坚持“动静结合,以静为主,多色并用,单色为主”的原则,对镇区公共场所、地标建筑、关键节点进行了灯光亮化,为沉静小镇增添灵动气息,打造风格多样、错落有致的夜景效果,不断提升镇区综合品质,为创建幸福小镇奠定坚实基础。
通讯员 张珂
监 制: 张文斌 审 核:张虎伟
责 编: 孟涛涛 编 辑:周红霞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