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花椒 麻香天下
小花椒成就大产业
眼下,武都椒农正在抢抓农时,修剪花椒枝条,施肥涂白,为来年花椒丰收奠定基础。说起花椒,武都区聚农富花椒种植农民合作社的成满发满脸喜悦:“郭河乡花椒高产村都加入了合作社,我们收购本地花椒再销售出去,运销量可达300万公斤,产值2000多万元。咱们的花椒品种优、质量好,四川、重庆、河北、河南等地的客户都抢着订购,如今更有网络销售的优势,何愁装不满钱袋子。”
成满发的信心满满透出武都花椒产业的美好前景。近年来,武都区委、区政府围绕“3+6”农业产业体系,扎实推进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着力做强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等长效性主导产业,积极贯彻发展特色产业的决策部署,带领全区人民团结一心做大最强花椒产业,走过了“零星栽植、地埂模式、荒山开发、规模连片”的发展历程。如今,在海拔1000米-1900米适生区域已基本实现花椒全覆盖。
郭河乡营寨万亩花椒基地
马街镇下南山万亩花椒基地
科技助力 提质增效
武都区始终把健全产业扶持体系,强化政策服务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以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科技培训为重点,全方位向花椒产业注入新科技和新成果,传统特色产业向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进程明显加快。通过区上成立花椒技术服务中心、宜椒区各乡镇成立花椒服务站,形成了“区有中心乡有站,户有花椒技术员”的技术服务网络,达到了技术服务的全覆盖。
结合花椒产业发展实际,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科技知识的培训,手把手交给农民花椒病虫害防治、修剪、嫁接等科学管理技术,引导广大椒农合理种椒、科学种椒。联合西北师范大学在石门镇水地坝筹建30亩集大红袍花椒嫁接、优质八月椒砧木苗繁育、武都花椒综合丰产技术示范、武都野生花椒种质资源培育、引种驯化、花椒品种优选等为一体的标准化科技示范基地,为广大椒农提供技术服务,让花椒成为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多线”销售 名满天下
全区成立了区级花椒协会,东盛、北茂两个区域性花椒协会,34个乡级花椒协会,共有会员21000多人。健全了安化、三河、马街、两水一级市场和其他主产乡镇二级市场,并在吉石坝工业园区建成了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目前,武都花椒远销四川、重庆、北京、新疆、宁夏、西藏、青海等全国34个省、市、区,并大量出口东南亚地区,产品供不应求。“大红袍”花椒摘取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的桂冠,红遍山野的花椒最终成为武都的一张精致名片。
武都区连续12年成功举办花椒节会,每年吸引大量全国各地客商集聚武都,通过现场观摩、产业论坛、集市贸易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销售武都花椒。2021年,7月13日,中国川渝火锅产业大会暨“陇货入蓉”、中国(武都)花椒展示交易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此次交易会共设置展位65个,来自陇南1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花椒企业30家,共展出以花椒为主的农特产品1000多种。节会现场促进武都花椒企业及合作社与川渝火锅、麻辣食品等终端签订采购协议金额3.8亿元,促成武都花椒产业相关项目合作意向协议签约额1.5亿元,花椒产品零售额达134680元,线上交易2358万元。全区花椒经销商与海底捞、老干妈、重庆德庄等大型餐饮企业建立了供销关系,稳固拓展销售市场,并通过国际火锅联盟打开了国际市场,有约千余吨武都花椒销往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
如今,武都花椒产业在一路探索中寻求突破,一次次华丽转身,形成了“全国种植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品质第一、农民收入占比第一”的骄人成绩,武都花椒已名满天下,香飘四方,真真成为武都人民致富路上的“金果果”。
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小虎
监 制: 张文斌 审 核:张虎伟
责 编: 孟涛涛 编 辑:刘姝均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