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杨占良——麦田里的“守望者”

    2021-11-24 09:44:51  作者: 来源:
“一个和另一个之间的距离是6.5厘米,种的密度是两个种子一个坑,这样的话密度就达到的标准,杨占良说。”

在石门镇草坝子村的田间地头记者看到杨占良时,他正在现场给当地的小麦种植户进行种植指导。杨占良,是武都八一中学生物学教师。从1980年就开始探索培育农作物超级良种的新技术和新品种,至今已40余年。他通过多年自学研究以及向专家学者请教,逐渐形成了“用人工诱变方法增强作物杂交亲本之间的遗传差异,以提高杂交优势”小麦育种技术路线。

近几年来,他在注重选择大粒大穗小麦性状的同时,注重抗病、抗倒伏性状的选择,利用人工诱变与杂交结合,极大丰富了性状变异的多样性,出现了许多产量变异性状株系,也出现了抗病、抗倒伏性状的株系。他培育出的第一个超大粒品种“陇南71a”正在申请农业农村部“新品种权”,目前已通过初审,进入复审阶段。

杨占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石门镇有连片面积充足的土地,土壤肥沃,光热条件良好,适宜小麦生长,也便于小麦种子大面积繁育。这次试验种植面积的扩大,将能得出最佳播种密度和最佳数据,就大粒大穗性状而言,这次试种如果成功,将会对石门镇的种植户有很大的帮助。”

石门镇草坝子村支部书记刘冬青说:“我村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安排,积极和群众衔接沟通,在村上联系群众试种小麦,此次试种面积总共有30余亩,按照杨老师的种植要求和技术指导,划分地块,对种植不同小麦的品种进行标记。同时联系了很多小工在杨老师的试验田里干一些挖地、除草等简单的农活,这样也为我们村上没有出门打工的群众提供了一份就业的机会。”

据了解,在武都区科技局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截至目前在安化、马街、南山等5个地方培育。杨占良培育出的系列大粒和超大粒小麦种质材料,其中性状特别突出的有高秆超大粒小麦3个品种,矮秆超大粒小麦3个品种,其小麦籽粒最大长度达9.6-9.8毫米。每穗粒数在80-120粒。2020年又选育出籽粒长度达到10毫米的矮秆小麦品种和籽粒长度达到10.3毫米的低秆小麦品种,这样规格大小的小麦籽粒品种实属国内外之最,这些超大粒小麦千粒重量都在60克以上。

石门镇人大主席、镇产业办主任蔡四才对记者说:“今年夏天,杨老师来石门镇联系试验用地,在石门镇河川地区已经多年没有种植小麦的情况下,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协调了30亩土地,进行小麦试验田的集中流转工作,为小麦育种的科学试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石门镇也将杨老师经营管理的试验田作为石门镇重点工作之一,镇村干部大力支持,全力配合,确保育种试验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融媒体中心记者:焦小菊 李剑超

监 制: 张文斌 审 核:张秀兰

责 编: 孟涛涛 编 辑:王骞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