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中药抗疫,陇南道地药材的硬核担当!

    2021-10-29 09:53:33  作者: 来源:

中医药抗“疫”再挂帅

“甘肃方剂”又来啦!

小陇了解到

在本轮新冠肺炎疫情中

中医药深度参与到预防、

治疗和康复全过程

 

截至10月22日,甘肃省确诊病例全部使用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参与治疗率为100%。

目前,“甘肃方剂”宣肺化浊汤已覆盖全省各地集中隔离点。

陇南市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煎制新冠肺炎预防中药制剂,并在东、西院区为市民免费发放。

10月21日以来,宕昌县人民医院共煮煎预防方1100余袋,宕昌县中医院共煎煮预防方4500余袋,免费提供给各集中隔离点以及县疾控中心、公安局和各检测点一线工作人员。

……

在甘肃省卫健委公布的

“甘肃方剂”2个有效药方中

黄芪、半夏作为主药位列其中

处方名:岐黄避瘟方

药物组成:黄芪15g 防风9g 麸炒白术15g 连翘10g 贯众6g 芦根9g 沙参15g 生姜6g

处方功效:益气固表,润燥解毒。

适用人群:适用于体虚易感人群。

服用方法:水煎分服,一日两次,每次200ml。

禁忌症:孕妇慎用,儿童减半。

处方名:宣肺化浊汤

药物组成:蜜麻黄6g 连翘15g 前胡9g 法半夏12g 麸炒苍术12g 广藿香6g 羌活9g 酒大黄6g 陈皮6g 黄芩6g

处方功效:宣肺透邪,清热化浊。

适用人群:适用于密切接触人员预防。

服用方法:水煎分服,一日两次,每次200ml。

禁忌症:孕妇慎用,儿童减半。

 

中药抗疫,“甘肃方剂大放异彩

助力抗疫,陇南道地药材“硬核担当”

担当的底气何在?

小陇带你一起了解~

黄芪是甘肃道地中药材,又名黄耆,是中药中最基本的用于提高肺与呼吸系统免疫能力的药材, 具有扶正固本之效,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黄芪列为“补药之长”“补气诸药之最”,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陇南是黄芪的主产区,在武都、宕昌、西和、礼县等地分布广泛,尤以宕昌、武都所产黄芪品质最佳。

民国时,宕昌黄芪就被列为外销的商品药材之一。1978年进行家种以来,在全县被大量推广、发展,如今已享誉中外。1984年,宕昌黄芪获外贸部“出口荣誉证书”;2013年,“宕昌黄芪”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半夏是一种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别名又叫麻芋子、三叶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肿散结等功效。

“天下半夏在中国,中国半夏在西和”。西和县是中国半夏药材的主产区,素有“西和半夏、七分天下”之说。这里所产的半夏,外观特征明显,产品质量特点突出,呈白色,粉质好,颗粒大、颗型好,易于加工,质坚实,且半夏干品色白,断面洁白,粉质足,琥珀酸、浸出物含量高。

数据显示,目前西和县半夏种植已达2万亩,预计产量约0.74万吨,产值约6.3亿元。

千年药乡 中华药库

陇南地处秦巴山地与岷山山脉,森林覆盖率高,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生长条件,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甘肃出产的五大“拳头药材”中,有四大药材均以陇南为主产地,尤以“米仓红芪”“文县纹党”“宕昌当归”“铨水大黄”因其量多质优而名列全国之冠,均获得国家出口商品荣誉证书,畅销世界。西和县被命名为“中国半夏之乡”。礼县2万亩大黄、宕昌15万亩中药材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文县的“绿色纹党”取得绿色食品认证……

据调查,陇南现有中药材资源2492种,其中药用植物1960种,药用动物345种,药用矿物39种;《中国药典》收载的主要品种400多种;属国家规定的珍稀濒危保护药材20种

截至目前,陇南建立完成60个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点,示范面积6.7万亩,带动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50.6万亩。建成中药材原种繁育基地116亩,良种繁育基地8190亩,种苗生产基地22150亩,道地中药材种植方式由传统的直播种植转变为育苗移栽。

人厚道,药地道

药材好,药才好

千年药乡、今日陇南

将与全省全国人民一道

坚定信心,同心战“疫”

让陇南的中药材

为助力疫情防控

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陇南发布

监 制: 张文斌 审 核:张秀兰

责 编: 孟涛涛 编 辑:周红霞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