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云上塞罕坝 绿意满马营

    2021-09-20 12:57:58  作者: 来源: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回顾往昔、峥嵘岁月,二十年如一日,久久为功。马营镇位于武都区西北部,全镇24个行政村,10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576户,总人口18362人,全镇幅员面积18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405米,年平均降雨量750毫米,年平均气温5.4℃,属高寒阴湿地区,林木成活条件差,导致长期以来,马营生态环境差,水土流失严重。

hevc.jpeg

但是自2000年以来,历届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立足资源优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连年在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工作上持续发力,扛起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力军作用,为全区建造起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在他们身体力行的感召下,全镇植树造林、保护绿色生态的氛围持续上升,群众投入到植树造林中的热情愈发高涨。

造林重要,护林亦重要,绿色的背后,是一代代人的心血与汗水,其中前任林站站长武世文,更是造林护林的佼佼者。武世文1999年任马营林站站长,在职15年以来,他扎根马营,走遍了马营境内的山山水水,每一座山、每一条沟的位置、适宜种什么树,他都一清二楚。昨天还和村民在一起相聚,第二天就罚人家牛羊进林的款,村民骂他一点人情都不讲……就这样,他收获了铁面无情的称号,也让他在热爱的林业事业上,克服了工作上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一直奋斗在马营林业一线,为马营荒山绿化、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突出贡献。

hevc.jpeg

在现任林站站长张海平看来,保护好生态资源,就是保护好村民赖以生活的“靠山”。他说:“以前乱砍乱伐现象多,到处水土流失严重,辛辛苦苦种下去的庄稼,每逢下大雨就被冲走。如今到处是森林,空气清新,群众们靠着林子一年的收入不比种庄稼少。”

镇上老职工李代顺也感慨道,“众人齐干荒变绿,众人植树树成林,正如多年前我希望的一样,现在森林面积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好,环境也越来越绿。”

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和行业部门支持下,马营镇二十多年来,持续开展人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种草。截止目前,全镇绿化覆盖率达到92%;森林面积达到9.8万亩,草原面积达到11.7万亩,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造林绿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绿色发展的需要,更是民心所向。连续多年来,马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毫不松懈,全镇动员,全民参与,任务到村,责任到人,为了造林还林、植绿护绿,历届党委政府多次开展有规模的植树造林,有计划的退耕还林,切实保障生态安全,不断改善马营镇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一条以绿色为底色,以乡村振兴为主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谱写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