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盘梨,好梨!
仇池山下,漾水河畔,
小城西和,风物独占。
西峪梨熟,名曰八盘。
其色若何? 抹金涂丹。
八盘梨,形如其名
是西和县优良梨品种
更是“陇上八梨”之一
1以西和为甚
“只有在西和西峪镇附近栽种生长的梨树,结出来的果子才有八盘梨的味道。”西和县东亮天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乔翎说,八盘梨在甘肃历史悠久,只有西和、礼县、甘谷、秦安四县才能出产优质八盘梨,其中又以西和为甚。
走进西和县西峪镇乔堡村八盘梨基地,挺拔的八盘梨树遍布1200多亩的山野,从山上看下去,或高或低,近观有矮化密植的细节,远望更可见它的壮观,一层层、一级级布满了整座山,宛如一幅绝美的画作。
2以富民为基
“乔堡村八盘梨基地是2017年开始建的,涉及乔堡村、上坪村两个村,流转了511户群众的土地,现在200多亩已经挂果。”乔翎说。八盘梨基地积极吸引已脱贫户、监测户、边缘户、预警人口参与基地建设、田间管护、林果采收等,合作社按照80元/天的标准支付劳务报酬,有效带动70余人就地就近务工,同时,基地采取林间套种中药材的方式,做到经济效益长短结合。
西峪镇乔堡村的乔元子,今年已经60多岁了,家里的6亩地以一亩500元的地价全部租给合作社,“我平时在合作社栽树、浇水,什么活都干,去年领了1.6万元的工资。”乔元子笑着说。
满意的不止乔元子,还有60多岁的刘六成,家里的2亩地也租给合作社,他自己还是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加机械手,一年的工资3万多元。
“梨树一般3年就可以挂果了,盛产期一亩地能产1万多斤,基地的梨树全部进入盛产期,可以产八盘梨1000多万斤。”乔翎说,八盘梨是农历八月成熟,一直供不应求,去年一斤5.5元至6元,都是客商上门直接收走,“我们自己吃的都没有了!”
3以高科技促高品质
起初你可能是被“八盘梨”这个独具特色的名字所吸引,品尝过后,你一定会对“八盘梨”细嫩脆鲜、清甜透酸的独特口感念念不忘。
“八盘梨就是我们身边的财富,”西和县东亮天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王海林介绍道。合作社没有靠天吃饭,而是聘请了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作为技术指导,率先在甘肃开始梨树的矮化密植,以“高科技”“高投资”促“高品质”“高产出”。“今年新栽植了矮化密植的八盘梨树近200亩。”
4质量兴农 绿色兴农
乔堡村八盘梨基地只是一个缩影。 近年来,西和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经济结构、将经济林果产业作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打造“八区一带一中心”产业发展格局,下狠劲、出实招、抓落实,不断强化富民产业的培育,丰富全县各镇村特色农业发展内容,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让“八盘梨”这一富民产业乘上了发展快车。
在一系列的有力举措下,西峪镇立足当地优势,确定了以乔堡村千亩八盘梨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河坝、上坪、下坪等村的八盘梨集中连片区建设,新建以白雀“百年梨园”为中心辐射晚峡、南柳、卢水村的千亩示范点,打造西峪万亩八盘梨产业园区。把八盘梨作为打造产业发展“西峪名片”强力推进,仅今年就栽植八盘梨1500余亩。
不仅如此,正在扩建的云华山景区,1200多亩的山地农业示范区已见雏形,万寿菊、八盘梨、中药材、采摘园都已安排就位。
“下一步,我们将在大力发展八盘梨果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土地、空间、生态、本土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多方经营,发展立体农业,努力打造田园综合体。”王海林对未来信心满满!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