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武都:乡风文明推动城市振兴
近年来,武都区按照“一轴、九区、一中心”和“多绿、多景、多元化”的城市规划布局,以建设“水系五城、绿满两岸”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不断拓展城市规模,做美城市环境,做旺城市人气,做优城市品位,全区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正在滨江公园散步的孙女士高兴的说:“现在武都城内随处望去都是满眼可见的绿色,晚上吃完饭带着小孙子来公园转转,心情特别舒畅。”截至目前,武都区城镇化率达41.5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7平方米,城区街道树冠覆盖率达到22%。
争先进位谋出彩,乡村振兴开新局
地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北部的池坝乡,过去因高寒阴湿、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导致该片区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群众生活极其艰苦。池坝乡村民王朝喜说:“过去交通不便,驴驼马载,路难走,赶集时我们要提前三天出发才能按时到达。现在产业路修通了,不仅生活方便,在政府的扶持之下,我们还通过种植中药材、油菜花,有了固定的收入,生活质量也大幅度提高。”
百亩中药材育苗基地、千亩油菜花旅游观赏带、万亩中药材建设基地等一系列产业发展目标,使一大批以中药材种植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2020年池坝乡建成了百亩中药材育苗基地。每年中药材购销额达1000多万元,就近解决季节性临时务工人员100多人,户均增收1000多元。
乡风文明建设事关乡村振兴
新雨过后的隆兴镇杨家沟村,空气新鲜,环境宜人,房屋错落有致,处处透着清新与静谧。沿着村道,一座干净整洁的院落映入眼帘。
“我们以前住在对面山上,交通不便、出行困难,2008年灾后重建以后,举村搬迁到现在这个新农村。我们村的大多数人都勤劳朴实,邻里和睦,尤其重视人居环境卫生,每家每户的院子都打扫的特别干净,不少家庭还专门打造了庭院小景观,这样一来,不仅我们自己住着舒心,前来休闲度假的游客们也赏心悦目。”杨家沟村村民杨刘俭告诉记者。
隆兴镇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扎实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树立文明乡风,提升村民的精神面貌,让美丽乡村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焕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力量。
搭建文明舞台,让先进文化扎根乡村
武都区马营镇通过开展文明理念教育、农村陋习整治、文明创建带动、典型示范引领、农村文化惠民、乡村环境治理“六大行动”,倡导文明新风,治理高价彩礼现象,并利用电视、微信、户外广告等多种宣传平台,广泛传播新思想、新观念;运用道德讲堂、新时代讲习所等平台,把移风易俗作为重要培训内容,使移风易俗内化为人们的新型理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放眼山水秀,极目尽朝晖。如今的武都处处散发着更加浓厚的现代文明气息,一座让广大市民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住乡愁的宜居之城正在白龙江畔崛起。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武都也将站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新坐标上奋力书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篇章!
来源丨中国甘肃在线
监 制: 张文斌 审 核:张秀兰
责 编: 孟涛涛 编 辑:周红霞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