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 乡村旺
不负绿水青山 方得金山银山
武都区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光热水资源丰富,是目前全国花椒最佳适生区之一,尤其适合种植大红袍花椒。1995年全区花椒面积仅为25万亩,花椒产量仅为67.5万公斤,产值为 1350万元,人均花椒收入3O 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都区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目前,全区稳固发展花椒100万亩,已建成万亩基地8处,千亩基地108处,花椒种植覆盖全区37个乡镇(街道)、650个村。2021年全区花椒总产量预计3300万公斤,综合产值将达45亿元以上,花椒产业已经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
盛夏时节,走进武都区郭河乡,漫山遍野的花椒树,将整个田野染成了红色,椒农们在浓浓的椒香中娴熟地采摘着花椒。“这几天我们自己家的花椒已经采摘完了,今天我和亲戚们一起来侯家湾村来摘花椒。今年的花椒大丰收,和我们一起摘椒的有龙凤乡的,还有康县的,我们每人每天采摘花椒在60斤以上,一天的收入在200块钱以上。”郭河乡营寨湾村村民赵兰兰满心欢喜地说。
赵兰兰采摘花椒的地方便是郭河乡营寨万亩花椒基地。近年来,随着全区花椒种植基地的规模化发展,每到花椒采摘的季节,很多当地乃至外县群众便会到武都来采摘花椒,这让不少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
橄榄飘香致富路
作为全国油橄榄的一级适生区,武都区自1975年开始引种栽培油橄榄,经过46年的发展武都油橄榄产业实现了从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到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如今,武都区油橄榄产业一枝独秀——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初榨油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居全国第一,显现出巨大的比较优势。据了解,全区油橄榄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18万亩扩大到49万亩,受益农户4.5万户21万多人,适生区人均增收2200元。油橄榄主产区的1.01万户4.42万贫困人口通过种植油橄榄实现了脱贫目标。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目前全村油橄榄种植面积突破了200亩,油橄榄果子年产量达到10吨。”召林良种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谈召林说。据了解,武都区像谈召林一样的油橄榄种植大户共发展橄榄园210处3.5万亩,整流域开发、连片栽植橄榄园达170处41.29万亩,惠及22个乡镇4.5万农户21万多人,适生区人均增收2200元。
油橄榄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规模化的基地建设,也离不开“领头羊”的示范带动。2021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甘肃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武都区抢抓机遇,开始实施油橄榄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在未来三年通过栽植扩面和高接换优等措施,实现油橄榄产业倍增目标。“此次高接换优方案,我们将对结果差、收益较低的城固系列、阿斯等品种实施嫁接改良,嫁接品种以莱星、科拉蒂、奇迹、豆果、阿尔波萨纳、佛奥为主,力争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作出贡献,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武都区油橄榄办主任赵海云说。
据统计,2021年全区计划新栽植油橄榄面积50347.6亩,其中春季栽植24060.6亩,秋季栽植26287亩。今后三年,武都区将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对全区35万亩油橄榄低产园品种改良,实现油橄榄产业倍增目标。同时,不断增加油橄榄产量,降低种植、采摘、加工成本,进一步提高产业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让武都这个‘独一份、特中特’的优势产业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千年药乡”开出致富“良方”
近年来,武都区把中药材产业列为全区优势产业之一,形成了以马营、池坝、坪垭、鱼龙为主,主产当归、党参、大黄、黄芪的高寒阴湿中药材产区;以米仓山系为主,主产“武都红芪”、黄芪的半山干旱中药材产区;以洛塘、三仓为主,主产天麻、猪苓、杜仲、山茱萸、厚朴的药产林缘区。并按照“社企联建、基地示范、订单产销”的发展思路,立足全区产业布局和乡村振兴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运营模式,全力推动全区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富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武都区一家以中药材种植、收购、销售、加工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16年开始该合作社试验种植黄芪、 重楼、红芪、白芪、党参等中药材,通过多年的发展不仅扩大了中药材种植规模,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使中药材产业成为群众的“铁杆庄稼”。“现在我们合作社的中药材和农副产品已经销向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到500多万,在中药材种植过程当中,也吸收了周边的群众,他们可以在闲于时间在我们合作社打工,增加收入。”富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元福告诉记者。
据了解,武都区已累计发展中药材产业20.5万亩,培育中药材加工企业180家,中药材总产值达6000万元。目前,全区共种植中药材9.69万亩。
“选准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群众”。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按照“白龙江河谷发展油橄榄产业,半山干旱区发展花椒、核桃产业,高寒阴湿和林缘区发展中药材、中蜂养殖、小杂粮等经济作物”的思路,为群众选准增收产业,做实做细“一户一策”,不断增强农村产业发展后劲,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治
监 制: 张文斌 审 核:张虎伟
责 编: 孟涛涛 编 辑:赵春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