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甘肃武都:小小产业路打通群众致富“大通道”

    2021-03-29 10:40:03  作者: 来源:

要致富,先修路。田间道路是农业生产的“主动脉”,更是群众致富的“大通道”。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着眼“以路兴产,以产振兴”的目标,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力求把产业路打造成群众出行的“幸福路”、致富的“快车道”,让群众享受到脱贫攻坚成果带来的政策红利。

      上板桥村位于武都区马街镇西南方向,距离镇政府7公里,距武都城区6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4户,1150人。提到产业路的变化,群众的感触最深。

“从前我们种庄稼半夜起来,太阳出来人才走到地里,运送农具和物资全靠人背牲口驮,吃的苦、受的罪,想起来都心酸。现在党的政策好,田间道路修到山顶上去了,三轮车一开,随时就能上山下山,运输肥料、采摘花椒都方便多了。”上板桥村村民李得祥说。

为加快产业路的修建,助推乡村振兴,上板桥村专职书记庞国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去年10月份开始,他通过走访群众,了解大家的生产需求,得知修建产业路是群众最大的心愿,为此召开村两委会议,多次向镇党委汇报,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板桥产业路成功获批。

“去年12月,上板桥产业路开始动工,目前,所有工程都已完工,正在收尾。这条产业路的修建,将为村里更好地发展花椒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庞国红介绍说。

产业路的实施,不仅能打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也能把农民增收的路子铺到家门口,把特色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修到家门口。

上板桥村地理条件差,田间道路坡陡弯急,以往群众劳作出行及农作物运输基本是人背畜驮,致使农业设施落后,农作物产出低、效益差,群众出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去年以来,我们组织动员乡村两级干部和群众积极加入到产业路的修建工作中,路线勘探、做群众思想工作,每一步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现在路修通了,上板桥村2000多亩土地靠人背畜驮的历史也结束了。”马街镇武装部长李瑞说。

近年来,马街镇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发展,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修建产业路,解决群众的生产出行难题,盘活因交通不便而被撂荒的土地,集中连片发展花椒、辣椒、油橄榄等特色产业,让“荒山”变成了“金山”,彻底改变了村民“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土”的面貌,极大的方面了群众出行,激活了农村经济的活力,为加快了武都农村经济的发展,架起了农民致富的康庄大道。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