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震后十年看武都】幸福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2018-05-14 10:32:14  作者: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幸福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重建后的姜家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据深圳特区报5月13日讯(记者 肖  意)五凤山半山腰,从东到西,沿主街道秩序分列两边的村民住宅一户连一户,足有一公里多长。每户都颇具民族特色。

      这里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姜家山村。村主任姜开闯指着整齐有序的村居说,这条主街道有86户,另外120户也是统一的建筑风格和设施配套。

      “作为武都区第一批灾后重建示范村之一,全村在原址按照统一规划后实施了整村重建。”姜开闯说,整村重建后的姜家山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家家户户的住房以及厨房、厕所、沼气池和圈舍配套齐全,村民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医疗室、垃圾箱、行道树一应俱全,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面貌,成为镶嵌在五凤山麓的一颗璀璨明珠。

      废墟上组建8个救灾小组

      “我们这里的习惯是有钱就盖房。地震后,房子都倒了,钱也没了,多年心血毁于一旦,村民们都急哭了。”姜开闯说,灾情发生后,姜家山村党支部在废墟上成立,组建8个救灾小组,迅速组织在家的共产党员和青壮年,明确分工,统一调度,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查看统计灾情,抢修受阻道路,开展生产自救,发放救灾物资,谋划灾后重建。

     “人心齐,泰山移。”姜开闯说,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有深圳在内的全国各地无私支持,有人民子弟兵的大力支援,姜家山的村民们重新看到了美好希望,村里外出人员两天之内全都赶回来参与重建。上山的路不通,大家就肩扛手推,一步步把物资运上山来。

      扶贫开发聚焦“一路二水三产业”

     “整村规划后秩序井然,村里的道路拓宽了、硬化了,每家每户都可以把车开到自家门口。”姜开闯自豪地说,短短十年间,村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姜开闯的自豪有赖于村里确定的“一路二水三产业”扶贫开发思路带来的发展水平大提升。

      拓宽硬化通村公路7.5公里,硬化村内巷道3.78公里,修建水窖410眼,大力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海拔一千多米、位于半山腰的姜家山村要发展,首先下力气着手解决了路和水这两大制约发展的障碍。

      路通水足,头脑灵活的姜家山人在村委带领下,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第三产业,建成花椒示范基地一千多亩,发展猪牛毛贩卖个体户一百多户,先后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员一千多人次。

    “花椒已成为姜家山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站在马街镇下南山万亩花椒基地,顺着姜开闯的手势,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成片成片的花椒。

      31岁的姜成新学过木雕、开过宾馆,近几年来通过从宁夏进煤,再卖给农户和饭馆,“一年赚五六十万元没问题。”

      中等身材的姜成新刚过中年,有点发福,有点腼腆,“刚开始决定卖煤时资金紧张,还是村委设法为我们申请了集体贷款。”

      “成新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姜开闯说,现在支持农村发展的金融扶持措施多,依托五凤山景点,村里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村民积极办起了农家乐,带动特色旅游。

      越来越多的人在城里买了房

      “基础设施建好了,村里人的思想意识也改变了。”姜开闯说,从前村里的女子不愿外出务工,现在主动走出去,为过上更好的生活打拼。

      姜开闯的小院干净整洁,花草茂盛。儿子儿媳外出务工,家里也种有花椒、开有农家乐,算上来全年也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城里也买了套房。他算了一笔账,花椒种植、各种生意加上外出务工,村里平均每户年收入有四万元左右。他说,近三年来,全村已有近半村民在城里买房。

      “现在干事的心劲更大干劲更足,幸福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姜开闯笑着说,下一步,姜家山村努力把集体经济搞起来,依托五凤山风景区开发,做好特色产业,搞活商贸流通,壮大劳务经济,只争朝夕打造陇南山区示范村。

【编辑 杨建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