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 | 搬出新生活

    2021-01-21 09:56:42  作者: 来源:

易地搬迁脱贫

是脱贫攻坚“七个一批”

中成效最快、效果最明显的措施

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武都区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贫困村整体脱贫的重要抓手,按照“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稳定发展”的搬迁思路,全力落实搬迁安置和后续扶持各项工作,让易地搬迁的农户搬的出、留得住,能致富,实现了“搬迁一户、稳定一户、脱贫一户

图为:
马营
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

 

 
 
 
 

走进马营镇易地搬迁安置小区,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林立在眼前。

强成全是马营镇郭河口人。他告诉记者,前几年他们一家三口还住在深山的土坯房里,一亩三分地一年没多少收成。要租房子供孙子在城里上学,花费很大。贫穷、闭塞、交通不便限制了一家人的发展。2018年强成全搬入了镇里的易地搬迁安置楼。

“不怕你笑话,我从没想过有一天可以用上带抽水马桶的卫生间。”强成全兴奋地带着记者参观他的新房子,“做梦都想不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对我和孩子们的人生都是一个大的转机。我家搬到安置点后,政府还在继续帮扶我。我入股了‘合作社’,一年除了分红收入外,我老婆路英秀现在有一份护林员的工作,一年有8000元收入,孙子也转到了家门口的小学,省下了租房的钱,现在比以前强多了。”

 

“变成了‘镇里’人,也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马营镇张坪村村民杨巧娟感叹。

去年,杨巧娟一家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穷山窝,一家四口搬进了位于马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家,这里窗明几净,小区内管网地埋,水电网络设施齐全,绿化亮化齐备。现在,杨巧娟老公在镇里打工,儿子新入学的马营小学离家步行不超过10分钟,学校还有免费的早午餐提供。

住进新房,杨巧娟读小学的儿子王鑫兴奋不已。“我终于可以有自己的房间了,而且上学也方便了。”王鑫计划着要添置一套书桌,更期待着新生活。

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是洛塘镇沟底下村青木兰社的占领对老家最深刻的记忆。挪出穷窝,告别深山,成为许久以来一家人的深切渴望。
    今年47岁的张占领,搬迁之前家住十分偏远的青木兰社,该社自然十分条件恶劣,四面临崖、道路不通,就地实现脱贫难度非常大。当“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时,搬迁就成了解决深度贫困的有效途径。

脱贫攻坚,让梦想照进现实。2018年12月,被认定为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张占领一家,搬到10公里外的沟底下村居安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进了11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

如今,走进沟底下村易地扶贫搬迁点,随便走进一户搬迁户的家里,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等一样不少,屋外水泥路、小花园、活动室、文化广场样样齐全……从深山搬到安置点,从土坯房搬进新楼房,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惠及下,洛塘镇579户3385人悄然开启了新时代的新生活。

“以前住在山沟沟里,进出只有一条泥路,干啥都不方便,日子过的很困难。搬下来后,看病、上学都很方便,而且这么好的房子,我们自己只掏了2.5万元”,“起初,我们不想搬,可是镇村干部多次到我家给我讲党的好政策,再踏不上好政策的步伐,感觉都对不起党委政府的一片苦心”。村民赵兴应这样说。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全区重点在稳定入住、产业扶持、就业帮扶等方面狠下功夫,大力发展油橄榄、花椒、辣椒、中药材、小杂粮等产业,实现了到户产业扶持全覆盖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融合。

通过公益性岗位、劳务输出、自主创业、扶贫车间等就业方式,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户全部实现户内至少一人稳定就业。

依托丰富农特产品资源,在中心镇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3个农贸市场,建成商铺72间,鼓励大学生村官、回乡创业青年等开办网店,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全区“十三五”时期搬迁总规模达38821654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8518148人,同步搬迁非建档立卡户20318400人,涉及18个乡镇80个村135个村民小组。26个集中安置点和44个插花安置点全部建成,为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夯实了基础。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