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甘肃陇南:扶贫车间里有个男缝纫工

    2019-06-17 10:12:31  作者: 来源:
甘肃陇南:扶贫车间里有个男缝纫工

武都新闻网6月17日讯 ↑位于白龙江畔,被兰渝铁路、渭武高速环绕的整乡易地搬迁后的坪垭藏族乡,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李丽摄

勾线、对针、脚踏……眨眼间一次性拖鞋被轻松缝合。在缝纫机前操作的是一名44岁皮肤黝黑的男人,他眼神专注、动作熟练,与周围的女工相比毫不逊色。

他叫宗望当,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人。宗望当和他的乡亲们曾世代居住在最高海拔达3100多米的高寒山区,那里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发,种地效益低,贫困发生率高,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

8年前,宗望当骑摩托车下山途中遭遇车祸,右腿小腿截肢,医药费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那时起,宗望当不仅无法干农活,还需要家人照顾。看着为农活忙碌的父母,想及远在西藏打工的妻子,宗望当深深自责:“自己难道这么没用?”

党和政府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藏乡人的贫困面貌,也给宗望当灰暗的生活照进了阳光。坪垭藏族乡是陇南市25个特困片区乡镇之一,2013年底全乡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个,贫困发生率48.6%。面对该乡就地扶贫开发成本高,就地脱贫难度大的现实,2016年,陇南市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实施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总投资4.694亿元,规划建设用地754亩,对8个村1236户5731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在甘肃创造了整乡搬迁的先例。

甘肃陇南:扶贫车间里有个男缝纫工

↑美丽的坪垭藏族乡一角。李丽摄

红白相间的三层楼房整齐排开,卧室、客厅、卫生间、储物间、阳台等一应俱全,室内墙壁上方多绘有藏族特色吉祥图案,小孩们放学后聚在客厅里玩闹,老人在厨房忙碌……2018年春节,宗望当和乡亲们一起搬进新居,他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很方便”了。这一年底,坪垭藏族乡实现整乡搬迁,并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当年验收退出贫困村1个,贫困发生率下降为35.8%。

甘肃陇南:扶贫车间里有个男缝纫工

↑坪垭藏族乡风格别致的藏式民居。李丽摄

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关键是做好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坪垭藏族乡党委书记王思保介绍,他们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恢复耕地12.78亩,组织群众在迁出区大力栽植补植花椒,建成了1.4万亩的花椒林带。按照“双椒”发展模式,积极动员群众套种订单辣椒900亩。推进“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公司”模式,组建了18个带贫合作社,建成了280亩无刺花椒示范园、千亩核桃示范园;引进企业,建成万金生态养殖厂;开办茶园沟纯净水加工厂;流转腰道村酒房沟土地200余亩,发展绿色蔬菜种植,为搬迁群众创造了增收的渠道。

与此同时,坪垭藏族乡政府依托带贫合作联社,投资530万元,与引进的投资方合资联办了一个占地10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规划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专业设计生产销售宾馆酒店一次性洗化用品、特色旅游商品、服装、鞋帽、毛绒玩具等产品。通过加强技术培训,以传帮带的方式,吸纳400余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招聘建档立卡人口163人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增收。

甘肃陇南:扶贫车间里有个男缝纫工

↑缝纫机前工作的宗望当。李丽摄

“有了住处,也有了去处。”扶贫车间刚一运营,宗望当就成为第一批在家门口就业的员工,车间位于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旁,一期建设规模达到年产1000万双套宾馆酒店一次性洗化用品及一次性拖鞋的生产能力,预计年销售额1500万元,目前产品供应陇南市内各酒店。

宗望当在扶贫车间工作已有三个月,每月2400元的收入,比之前在外打工收入增加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坐在这里,我和别人一样,我一只腿不会拖累别人,还能为社会做贡献,让城里人用上了我做的拖鞋。”工作极大增强了宗望当脱贫致富的信心,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计划说服在外打工的妻子也回来在这里工作。

“只要能干活,我们就给提供一个岗位。”扶贫车间负责人郭兆建说,像宗望当一样的特殊人士目前一共有三位,无论他们在外面怎么样,到了车间工作,大家都服从安排、统一管理,按时领到工资。据介绍,目前,扶贫车间已与全国知名羽绒服生产厂商江苏波司登服饰公司和扬州天宇服饰有限公司签订了代加工生产服装协议,并派遣员工到两家公司进行产前技术培训。后期,随着村民们操作熟练程度的增加,将按照底薪加计件取薪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

甘肃陇南:扶贫车间里有个男缝纫工

↑扶贫车间的男缝纫工。李丽摄

搬迁后的坪垭藏族乡迎来了发展新征程,告别了人背畜驮的出行方式,现代化的生产、生活设施纷纷进村入户,藏乡特色生态旅游紧张筹备,脱贫致富劲头十足。王思保告诉记者,目前,全乡已脱贫170户805人,2018年验收退出1个贫困村,现有贫困户459户2245人,贫困发生率为35.8%。2019年计划脱贫411户2104人,政策兜底48户141人。下一步,将聚焦推动411户784个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增收,其中计划在扶贫车间吸纳就业212人,安置区政府投资在建项目吸纳就业60人,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联系就业200人,带贫合作社解决就业60人,安置区生产经营解决就业18人;投资2000万元建成养鹅产业链,培育发展养殖业,带动全乡及周边群众就地就业增收。

【编辑 杨榛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