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食品安全、生态补偿、医养结合……9位委员的发言,哪个是你关注的点?

    2018-01-11 09:45:30  作者: 来源:陇南发布
武都新闻网1月11日讯 1月10日上午,政协陇南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了第二次全体会议,9名市政协委员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就食品安全、脱贫攻坚、县域文化、电子商务、乡村振兴、“四好农村路”等方面作了专题发言,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特邀界委员 蔡 欣

  为实施好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形成更加有效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结合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实施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能力提升工程。建议市、县(区)政府结合辖区人口、监管对象数量等因素,按照“四有两责”(即食品药品监管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和检验职责)的要求,根据工作需要,合理调配编制,充实工作力量,优化人员结构,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切实做到“专人、专职、专责”。

  二要实施食品“四小”业态改造提升工程。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经营店、小摊点(简称“四小”)生产经营条件简陋落后,卫生环境脏乱差,食品安全难以保证。建议将“四小”改造提升工程作为市、县(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主要工作,设立以奖代补资金,分年度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经营店、小摊点硬件设施进行全面改造,规划建设固定的小吃市场,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食药监、卫计委等各相关部门要开展联合执法,以问题为导向,深化综合整治工作,加大日常巡查抽检和稽查力度。同时,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活动,提高从业者的守法意识和综合素质。

  三要实施餐厨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工程。规范餐厨垃圾收运处理,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更是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也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建议市、县(区)政府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按照“政府主导、法制管理、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实行餐厨垃圾的统一收集、清运和无害化处理,要求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和个人所产生的餐厨废弃物,必须交由具有特许经营许可的单位进行收运处置,并与其签订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协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等,建立餐厨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形成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产业链,提高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

 

民盟界委员 李启强

 各民主党派人士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将自身优势、党派职责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全面小康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要从思想认识上,把助推脱贫攻坚作为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出发点。面对市情,作为民主党派,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主动融入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积极参政议政,为助推脱贫攻坚献智出力。针对贫困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取各自熟悉和擅长的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方面收集第一手资料,认真归纳、总结和提炼,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可行性高、操作性强的调研成果,以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政协提案和大会发言等方式,向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建议。

  二要从着眼全局上,把履行民主监督作为助力精准脱贫的切入点。要开展好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就是要对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情况、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等重点方面进行民主监督,积极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设性或批评性意见建议,真正将监督的过程变成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切实提高意见建议的针对性和采纳率,从而提升民主监督的质量。特别是民主党派的委员应全方位深入脱贫一线,参与脱贫攻坚全局工作,及时准确掌握脱贫攻坚的新举措、新进展和新成效等,有针对性地做好监督工作,绝不让民主监督走形式、走过场。

  三要从现实行动上,把开展为贫困群众服务作为发挥自身优势的结合点。经济界委员应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投资兴建加工销售企业,培育富民主导产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利用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协调引进项目,发展县域经济。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农业界委员应面向贫困一线,积极开展农村教师、农民实用技能、乡村医生、特色种养殖等培训。同时,结合群众需要积极开展援建学校、捐资助学、送医送药下乡、送科技下乡等活动。

 

特邀界委员 张承荣

 陇南地域文化精彩纷呈、独具魅力,但目前我市地域文化建设还存在着文化品牌不响、专业队伍不稳、市场竞争不强等问题,这与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还不够匹配,与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还不相适应。我就打造县域文化名片提出几点建议:

  一要彰显文化自信,突出地域特色。受地缘和历史因素影响,各县(区)地域文化丰富多样、不尽相同,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坚持文化自信,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作为旗帜和方向,重点加以挖掘和研究,才能真正打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县域文化名片。

  二要借助外部智慧,学术研究先行。我们要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邀请国内有权威性、有话语权的一流专家学者投入陇南各县(区)的地域文化研究,用专家学者的话语权和学术研究成果叫响叫亮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名片。

  三要实现资源共享,联合抱团申遗。全市各县(区)丰富的“文化遗存”和“交通遗存”,在历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完全符合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标准,应该是蜀道申遗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眼陕川两省,2016年4月,四川省政府便成立了由省长亲自挂帅的蜀道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率先进入了蜀道申遗“冲刺”阶段;2017年,陕西省更是邀请国内外15所高校的教授学者及陕川宁黔等省市的20余家有关单位齐聚汉中,围绕申遗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为申遗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甘肃在蜀道申遗工作中已被完全边缘化。建议市上向省上争取汇报,与陕川两省整合资源、统一步调、联合“抱团”,尽快融入蜀道申遗的大盘子。

  四要合作交流共赢,服务向南开放。各县(区)在文化研究方面应该抛弃“门户之见”,加强联系,互通有无,达成共识,以各县(区)文化名片为基础,聚力打造全市文化特色品牌。最终用品牌文化的繁荣提升陇南知名度,用文化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源头活水,从根本上助推向南开放战略。

 

文艺界委员 李永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繁荣的重大决策,为新时期我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发展指明了道路。下面,我结合康县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实践,就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脱贫攻坚进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谈点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一要遵循乡村演进发展规律。从规律上看:发达国家的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大体到城市化达到50%左右的时候,一般都经历过衰落到复兴的过程,都进行过乡村保护、乡村更新和乡村营造。从价值上看:城市化没有消灭乡村,乡村反而在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后复兴发展起来,这取决于乡村存在的独特价值。从发展趋势看:跳出传统工业化、城市化的思维,从生态文明和文化多样性角度,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未来的乡村是希望的田野,将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新家园、市民休闲养老度假的理想桃花源。

  二要着眼城乡融合发展创新建设理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避山大沟深耕地少之短,扬绿水青山资源特之长,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充分体现农村特点,突出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产业升级、环境整治、旧村改造、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把美丽乡村保护好建设好,逐步实现农村产业兴旺、乡村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

  三要科学规划创建美丽陇南田园综合体。把全市作为一个“大田园综合体”来规划设计,根据各县(区)不同的地理区位、气候地貌、产业布局、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色,完善生产、产业、经营、生态、服务和运行六大功能体系,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步同生”、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建成具备独特的产业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将美丽陇南田园综合体打造成全国全省田园综合体示范样板。

 

特邀界委员 左占高

  近年来,我市电子商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针对问题,我提出九点建议:

  一要建立适应电商发展需求的配送体系。加快布局一批辐射广带动强的物流园区;优化物流配送线路;推进物流向智慧、智能等前沿领域发展;充分运用“以量换价”等方式,降低物流成本。

  二要加快物流快递下乡。在农村地区增设快递服务网点,优化配送路线,降低快递费用,缩短配送时间。

  三要用好用活专项扶持贷款。在全省产业扶贫专项贷款中,力争为电商产业提供贷款10亿元以上。充分利用好大学生创业贷款等专项贷款扶持政策,向电商创业者和中小网商倾斜。

  四要建立全市电商投融资平台。由市级财政出资300万元,各县(区)分别出资200万元(其中两当县100万元),建立电商发展资金池,将资金池设在对网商提供金融支持到位的银行,由银行按比例放大资金配额。

  五要完善电商信贷管理制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创新和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将电子交易信息纳入信贷管理全流程,创新符合电子商务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 

  六要大力提升网货质量。依托全市220多个“三品一标”产品,开发适销对路的网货产品,打造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的电商品牌。

  七要强化网货品牌建设。邀请国内知名品牌策划专家进行策划指导,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加大对网货研发的支持力度。

  八要组建网货供应联盟。组建核桃、苹果、花椒、橄榄油、中药材、蜂蜜、菌类、散养土鸡等八大产品网货供应联盟,实现信息共享、价格统一。

  九要着力打造网货平台。依托龙头企业分层建立统一仓储、调配、标准、包装、价格的网货供应平台,以最优惠的价格为网商提供优质网货,加强各平台之间的联动。

 

农业界委员 马永祥

  截至目前,我市可用于发展林业的土地面积在600万亩以上,为今后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我市生态补偿体系尚不完备,补偿资金筹集困难、补偿效果不明显、历史遗留问题多等难题尚待解决。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争取将25度以上适宜退耕还林的坡耕地和林缘地带的耕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工程。利用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生态保护工程项目资金,继续将林缘区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工”,按每个护林工管护500亩林地、护林补助16元/亩/年的标准发放工资,预计可继续安排护林工岗位1.2万多人,护林工年人均可增加收入8000元,共计可为贫困户增加收入9600多万元。

  二是呼吁推动建立长江上游与中下游省市之间生态补偿基金,扩大生态补偿面、提高生态补偿标准,重点用于上游地区生态治理、污染防治等项目建设,以及生态补偿。同时,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之间、流域上游与下游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等方式实施补偿,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

  三是争取国家、省上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和项目资金,归并和规范现有生态保护补偿渠道,加大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采取政府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和安排前期经费等方式,鼓励引导企业、个人等各类投资主体以不同形式参与生态建设,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扶持,吸引社会资金积极投入,增强财政资金的引领、带动效应。

  四是将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国家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和资金向特困片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将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的一部分用于贫困村产业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加强指导和协调,帮助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贫困村发展后劲。

 

科技界委员 田兴辉

 近年来,我市抢抓精准扶贫等重大战略机遇,加速推进了“四好农村路”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建成农村公路12400多公里,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7000多公里,打赢了“三年建制村通畅攻坚战”。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步伐,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全面小康建设,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突破瓶颈,进一步建设好农村公路。要进一步加强党委、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落实县(区)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向上争取、财政筹措、社会融资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长效机制,打好“三年自然村通硬化路攻坚战”,至2020年底实现全市具备条件的30户以上集中居住的自然村全通畅目标,对“畅返不畅”、安全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在国土、环保、林业、水保等审批程序上予以倾斜支持;在县(区)交通局增设副科级建制的项目实施机构,通过引进人才、公开招考等方式,增加技术力量。

  二要依法治路,进一步管理好农村公路。县(区)政府要增加公路管理配套资金投入,配足执法人员、设备和车辆;建立完善以“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综合治理”为主的治超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县有路政员、乡有协管员、村有信息员的路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车辆超限超载态势;进一步提高公路沿线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爱路护路意识。 

  三要完善体系,进一步养护好农村公路。市、县(区)财政要将公路养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县(区)政府要按季度足额拨付到位;进一步完善县级养管站、乡级管理所、村级交管室的养护体系,采取多种养护模式相结合,确保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全覆盖;积极开展“保洁日”和集中养护整治活动,干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弥补养护资金不足;全力促进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不断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四要创新机制,进一步运营好农村公路。市、县(区)政府要在有序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上出台扶持政策,实行“路、点、站、运”统筹谋划、一体发展,加大对农村客运班车的补助力度,减免相关税费,降低运输成本;全力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切实提高农村公路综合使用效益和整体服务水平。 

 

医卫界委员 张建海

  2015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建立医养结合新模式,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市。率先在康县、成县等地开展试点,初步探索形成了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等七种医养结合新模式。但依然存在部门合力不强、政策推力不够、结合动力不足、专业人力不多的问题。我建议:

  一是政策扶持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市、县(区)政府要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医疗单位创办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养老机构;鼓励养老机构在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经审查批准后内设医疗机构,并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范围和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不符合内设医疗机构规划、标准的养老机构可以根据“就近原则”,与附近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合作,按程序将老人转诊,并派出专业的生活护理员陪同。

  二是部门联动做好医养结合项目规划落地。发改委、卫计委、民政等部门要加强行业发展规划引导,科学布局医疗、养老设施,确保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的落地。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兴建上规模、有特色的护理、康复等专业机构,机构规模和数量原则上不受限制;引导新设置医疗或养老机构在选址时尽量靠近现有的养老或医疗机构;在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内,优先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对新建项目建设用地采取划拨方式,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只能用于养老公益性事业,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三是建设医养结合人才培育体系。一方面可在市卫校中高等护理教育中增设老年护理学科,培养专业护理人才;另一方面可利用陇南师专和医疗机构的资源,对社会护理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岗位等级培训,提高服务技能。鼓励和支持市卫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投入相应的专项资金,建设“陇南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

  四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优势。坚持养老与养生相结合,将中医药养生保健和“治未病”理念融入养老全过程,建立中医药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养老护理人员中医药技能培训,推广中医药健康养老知识和产品。推动市中医院与养老院、康复疗养机构之间的深层次合作,积极发展养生保健、康复服务,并延伸提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

 

特邀界委员 王罗海

  去年以来,宕昌县积极行动,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重点,扎实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资金缺口较大、“脏乱差”彻底整治困难、农村厕所卫生现状堪忧等问题。建议: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干群环保意识。要通过广播、电视、标语、公开栏、微信、微博和手机APP等传播媒介,大力向干部群众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干部群众科普教育;环保、农牧、卫计委等部门要组织开展一些辅导和培训,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环保知识培训。

  二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力度。要将环保投入列为各级财政预算的刚性支出内容并保持逐年增加,加大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要建立必要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着力补齐地下综合管廊、绿化系统、水体生态修复等基础设施“里子”短板。要积极申报项目,在各乡镇修建垃圾填埋场,购置先进的、无害化的垃圾综合处理设施和转运设备,采用无二次污染的垃圾处理工艺,及时高效地处理各类生活垃圾;在每个村修建垃圾池、添置垃圾箱。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环境治理工作,不断完善政府、企业、社会投融资机制,通过PPP模式,打造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利用等“产业链”模式,从根本上保证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有效运行。

  三要加大行政推动,扎实开展“厕所革命”。要把“厕所革命”作为建设幸福美丽新陇南的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来抓,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更要抓,要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大力实施以改厕改水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让农村群众用上方便卫生的厕所。同时,要增建农村卫生公厕,设置社会公益性岗位,确定专人负责。

  四要完善制度体系,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要制定出台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健全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要结合各地实际,建立健全责任落实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强化督查考核,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切实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得以实施,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