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受灾群众都有“新家”——武都区安化镇马家沟村积极开展灾后安置工作侧记
2017-08-14 09:10:30 作者: 来源:
让每一位受灾群众都有“新家”
——武都区安化镇马家沟村积极开展灾后安置工作侧记
——武都区安化镇马家沟村积极开展灾后安置工作侧记
武都新闻网8月14日讯(记者 张鑫)“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所有好心人对我们的无私帮助”。近日,记者再次走进8.7暴洪灾害受灾严重的武都区安化镇马家沟村,正在和镇村干部一起搭建帐篷的村民马德全满脸感激的对记者如此说。他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全家人都已经住进了新搭好的帐篷里,在政府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生活不成问题”。
灾害发生后,马德全家里因事筹借的8万元现金以及600斤花椒,连同5间房子全部被洪水冲走。“当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什么都没有了,真想放开声来好好的大哭一场”。马德全不无感慨的对记者说:“是镇上和村上干部的耐心劝导和所有好心人的无私帮助让我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我相信,只要人还在,就一定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重建家园,重新过上好的生活”。
村支书马二斤家的院子里,有十多个村民和马德全一样,正在齐力搭建救灾帐篷。在已经搭好的几顶帐篷里,床单被褥叠放整齐,生活用具一应俱全。记者明显感觉到,和前几天相比,这个饱受洪水摧残的村落,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帮助下,已逐步走出灾难的阴影。马二斤告诉记者,本次暴洪灾害全村共冲毁住房25户116人,80多户群众住房严重损坏,260多户群众住房不同程度受损。目前,所有受灾群众已基本得到妥善的过渡性安置,受灾群众思想情绪稳定,并已积极展开生产自救。
“我们已经在坪上社、上河坝社设立了2个集中安置点,正在搭建活动板房,预计再过2天即可搬迁入住”。马二斤告诉记者:“正在搭建的活动板房规划面积每户50平米,配套客厅、卧室和厨房,群众入住后,开展正常的生产生活不成问题”。
记者在这两个安置点看到,坪上社安置点已完成地基处理,正在加班加点搭建圈梁;受灾最严重的上河坝社安置点已完成主体建设,即将搬迁入住。记者了解到,坪上社安置点预计安置受灾群众9户;上河坝社安置点预计安置受灾群众16户。均重点安置住房被冲毁的受灾群众。
记者了解到,除了搭建救灾帐篷和活动板房外,村民互帮互助也是马家沟村的一个重要临时安置方式。
“我们在宝儿家里已经3天了,这几天吃的住的全都是他家的”。一位受灾群众满怀感激的对记者如此说。他口中的“宝儿”,便是留宿他们的村民马宝儿。记者了解到,灾害发生后,马宝儿已先后在自己家收留了4户受灾村民,并腾出了几间专门的房子供他们暂住。
“谁还没有个受灾受难的时候?别说是一个村的,即便是陌生人能帮就帮一把也是应该的”。采访时,马宝儿对记者如此说。
马二斤告诉记者,目前有条件的村民家里均已临时安置了受灾群众,而且多半是群众自发自愿。村上要求,没有受灾或受灾较轻的村民不仅要妥善照顾好受灾群众的生活,还要充分做好受灾群众心理安抚工作,鼓励和帮助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在灾难面前,我们就是群众的主心骨,群众相信我们,我们就必须帮助每一位群众渡过难关,重现开始新的生活”。安化镇镇长史明强对记者如此说。他告诉记者,灾害发生后,镇、村干部除积极组织群众抢险救灾、安置群众生产生活外,村上还成立了4个救灾排查小组,每个小组至少由1名镇干部、1名村干部、1民群众代表组成,深入农户家中持续仔细开展灾情排查统计工作,严格将每一户受灾群众的财产损失情况统计造册,并采取一查二审三公示的方式接受群众监督,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前期保障。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持续开展中。
【编辑 赵晨】
延伸阅读:
- 武都区:多措并举助力农民增收(2016-10-26)
- 武都:城乡建设加速推进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2016-10-26)
- 武都区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油橄榄鲜果有序采摘交售(2016-10-26)
- 武都:特色农产品铺就农民致富路(2016-10-26)
- 深山沟里有远亲 ——省文联再赴武都区张坝村开展“大走访、回头看”(2016-10-26)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