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武都区池坝乡:美丽乡村初现成形

    2017-05-31 08:57:57  作者: 来源:
     武都新闻网5月31日讯(记者王亮)池坝乡孟家庄村位于乡政府东南面,距乡政府2.5公里处,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215户905人,全村共有党员23名(其中4名女党员)。现有贫困户51户196人,贫困发生率21.66%。全村耕地面积2259亩,人均耕地面积2.5亩,主要农作物以蚕豆和中药材(当归、党参、大黄)为主。在区委、区政府的关怀下,孟家庄村2016年被列为武都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村,2017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自去年8月份开工建设以来,池坝乡始终坚持以“争创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强势开局,扎实、有序、快速推进建设项目。由于池坝乡高寒阴湿,截至目前,真正施工时间只有2个月,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整体完成率达60%以上,美丽乡村初现成形。

    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孟家庄贫困村的发展,由市委常委、区委田书记亲自抓,区四大班子和相关部门领导多次莅临孟家庄调研指导工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抢抓历史机遇,按照 “全面推进、争创亮点”的要求,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乡中心工作来抓,科学规划,充分结合当地乡土风情,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突出地域特色、产业特色。同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池坝乡孟家庄村支部书记王吉德告诉记者 “孟家庄村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来,经乡党委、村支部、还有党员的共同努力,老百姓无偿捐献出了30多亩土地,一分钱也不要,并且一家出一个劳动力,天天投工投劳,支持建设。

    村民郭庆荣在这次美丽乡村建设中家里占地最多,但他没有丝毫的犹豫,主动让出了自家的三亩土地,他说“我作为本村一员,在这次大的项目建设当中,国家给我们这么大的项目,建设的时候,我的地是两三亩地,修成了亭子和广场,我是带头,第一个无偿捐献给政府,给我们村打造最美丽的乡村,我非常感谢党,感谢咱们的政府” 。

    看到有记者在采访,村民刘希彦拉住我们的手,激动的说:“这个工程我们群众也很满意,给我们打造这个舞台,打造这个道路,修建了凉亭,这我们老人玩一下,打扑克也有了去处,原先我们的村庄被临近的村庄认为是烂泥庄,现在经过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给我们修成了这么好的村庄,我们非常满意”。

    当我们问起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群众配合不配合时,孟家庄村施工队负责人孙山告诉我们“自从开工以来,这个村民非常配合,领导每天下来监督,监督质量、监督速度,乡政府的领导、驻村干部到村上来都非常积极配合,督促农户拆迁也好,协调土地等工作都做得非常好,免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由于这儿时常下雨,我们就是要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赶在6月底,完成建设任务。”

    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利于民,池坝乡上下同心同德,形成了良好发展局面。下一步,池坝乡将积极作为,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全乡群众走向幸福之路。

    池坝乡政府乡长何张军告诉记者 “池坝乡是武都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乡有3个村被列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村。我乡高度重视,目前,2个村已开工建设,整体进度良好。今年,孟家庄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由党政领导亲自抓,在村上设立项目建设指挥部,确保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建设任务。在建设美好家园的同时,我乡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成功打造了万亩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和千亩无公害高原夏菜种植基地。有力的保障全乡群众持续稳步增收。下一步,我乡抢抓机遇,以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深度挖掘陇南地下党红色文化,大力发展集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助力精准脱贫。确保我乡与全国、全区一道同步实现小康。”

【编辑 赵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