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西方橄榄香陇南——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纪实

    2016-10-30 13:15:48  作者: 来源:武都新闻网
      油橄榄,又名“齐墩果”,属木樨科齐墩果属,常绿乔木,是优良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原产小亚细亚,主产地中海沿岸的埃及、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国家。

西方橄榄香陇南——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纪实

      在《圣经》著名的“诺亚方舟”故事中,洪水将要退去时,是鸽子衔来一枚油橄榄枝条,带给人类生存的希望和信心,油橄榄便成了和平、幸福与希望的象征。橄榄树在国际上被称之为“长寿树”,橄榄油更是以营养成份丰富,有抗癌等功效享有“液体黄金”的美誉。我国真正引种油橄榄,不过40多年的历史,1963年,周恩来总理到阿尔巴尼亚访问时详细了解油橄榄的一些情况后,决定引种,并分布在十六个点进行试种,武都区并不在此之列。1975年,在时任甘肃省委书记宋平倡导下,将油橄榄引到陇南试种,不料想大获成功,尤其是武都区,海拔、气候、土壤等特别适合,演变到今天,武都油橄榄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都区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荣誉称号,油橄榄成为武都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西方橄榄香陇南——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纪实

      政府启动:橄榄苗长成“摇钱树”

      “努力创建全国最大的油橄榄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全力打造中国橄榄之城!”武都区委、区政府向全国发出了油橄榄产业开发的最强音!

      2012年,武都区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决定》和《油橄榄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整合发改、扶贫、林业、水利、交通等各类涉农资金,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贴息等形式,鼓励能人大户和企业承包、租赁集体荒山、荒坡、荒滩,鼓励农民流转土地、集中经营,大力发展油橄榄,努力实现适宜区全覆盖,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玉皇乡小石村村民黄得林由于从小家境贫寒,17岁就出门“闯荡”,如今的他已经是乌鲁木齐陇南德江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去年春节他回家探亲,了解到政府正在大力扶持发展油橄榄产业,他决定带领群众栽植油橄榄,使乡亲们尽快走上致富之路。他承包了5000亩荒山荒坡栽植油橄榄树,并多方筹集资金40多万元,修通了2.5公里的田间道路。说起今后的发展,黄得林信心满怀:“5000亩油橄榄全部进入盛果期,产值将达到2000万元,这可是一笔大收入啊!我还将继续在白龙江沿岸承包荒山荒坡,扩大栽植规模,争取建成一座油橄榄鲜果加工厂。通过订单收购,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让油橄榄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西方橄榄香陇南——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纪实

      企业带动:橄榄树生成“经济林”

      武都油橄榄产业的迅猛发展,引起了陇南明珠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蒲建新的关注。从商30年的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一朝阳产业潜力无限,应该作为公司转行升级的方向。经过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他作出了路径选择:创办企业从事油橄榄的加工,以此为切入点,追赶时代潮流,谋求弯道超车,为家乡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010年3月,蒲建新成立了注册资本金5500万元的甘肃恩来油橄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陇南明珠集团公司旗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从事油橄榄的深加工和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厂区位于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杨家坝村,占地面积18亩。并投资7000万元建成橄榄油加工(灌装)生产线一条,全套设备及核心技术均从意大利引进,每小时可加工油橄榄鲜果5吨。“今后我们将致力于产品研发、包装设计等诸多方面的不断创新,努力实现油橄榄在美容护肤、食品保健、美酒酿造等方面的更多突破,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橄榄油品牌!” 恩来油橄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蒲建新说。目前,该公司正在筹备建设橄榄油化妆品生产及包装线、橄榄软胶囊生产线,并通过和适生区的乡镇、果农签约合作,打造自己的油橄榄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后,将实现年产值7000万元,利税500万元。

西方橄榄香陇南——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纪实

      社会联动:橄榄林汇成“致富路”

      “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要想产量和质量双提高,那是不可能的。”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办主任马鹏飞说,全区通过狠抓示范区的建设,将优良品种和新的管理模式,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例子展现在广大农民群众眼前,用成功的实例将技术传授给广大群众。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油橄榄标准化种植,引导群众提高油橄榄开发中的技术含量、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快油橄榄产业开发步伐,让更多的农民从发展油橄榄产业中得到实惠。

      在白龙江南岸的角弓镇白鹤桥千亩油橄榄示范区,一望无际的油橄榄树,横成排竖成行,郁郁葱葱。据了解,2011年白鹤桥村村民陵占清通过土地流转,取得该地经营权,基地总面积2000亩。他自筹资金,治理泥石流沟道、修通园区公路、铺设供水管道和修建蓄水池。标准化栽植佛奥、莱星等优质油橄榄苗木1万株,长势喜人,已进入盛果期。

      对有开发热情的农户,武都区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调苗、统一实施栽植、检查验收核实后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进行了大规模的地埂和退耕栽植油橄榄,进一步拓宽了产业开发的空间,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发展油橄榄38万亩,建成大湾沟、将军石高标准国有示范园2100亩;50亩以上的大户私有橄榄园210处3.5万亩;农户整流域开发、连片栽植橄榄园170处34.29万亩。2015年武都区鲜果产量达到24140吨,特级初榨橄榄油产量达到3435吨,实现综合产值11亿元,占全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

西方橄榄香陇南——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纪实

      全面带动:“橄榄之城”走出国际范

      目前,武都区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油橄榄之乡”,油橄榄被国家质检总局评审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批准武都区为“全国油橄榄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都基地”,是国内仅有的有产量、有品牌、有市场的主产区。2013年,祥宇橄榄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证;2014年,祥宇油橄榄公司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称号;2015年,被甘肃省政府授予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大型龙头企业;大湾沟油橄榄示范园由省级引智基地晋升为国家级引智基地。2015年11月,祥宇油橄榄公司和田园油橄榄公司被甘肃省政府授予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6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特产文化节、第二届中国地理标志文化节上,“武都橄榄油”获封2015年中国特色产业、地理标志产业知名品牌殊荣。

      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契机,以创新、共享发展理念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扶贫开发工作,共同探索推进贫困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尤其是油橄榄产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油橄榄产业扶贫开发的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促进国内国际资源共享以及地区间的经贸融合、招商引资、文化交流,都将为中国油橄榄产业“走出去”搭建互联互通、共荣共赢的平台。(记者  焦晓霞)

编辑   杨建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