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曹永先再次深入石沟村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2016-09-27 10:45:44  作者: 来源:     

要尊重群众意愿,坚持分类指导,注重扶其志,提其神,鼓其劲

 

本网讯(记者 王芳)55,区政协主席曹永先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联系点洛塘镇石沟村,就居民集中修建点建设、一池三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人畜饮水问题、产业发展进行再调研再谋划,进一步落实工作措施,安排部署下一步的工作。

石沟村石沟组在灾后重建中实施异地重建,在建设过程中,群众一味的喊困难,等待观望,裹足不前,“等、靠、要”的顽疾禁锢着群众的思想,使这个点的灾后重建进展缓慢。自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区政协主席曹永先多次深入群众,和群众交流沟通,寻找问题的症结,多次召开群众会,讲解地震以来党和国家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介绍其他地方群众奋发图强建设家园的事例,做对比,算大帐,教育群众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要鼓起干劲来,一定要靠自己的勤劳,把家园建设好。并组织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到石门乡木竹村,马街镇感恩村实地参观。参观者在回到村里后,给群众现身说法,使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有了大步的推进。时隔2个月,再次走进石沟组集中居民点,看到群众在鼓足干劲,建设新家园,新村面貌大变样。“一池三改”项目在沼气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展顺利,目前,51户的沼气池建设全面完成。

解决胡家坪组的人畜饮水问题是曹永先主席这次来的重点。这个社共有25110人,居民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辛,尤其人畜饮水仍然靠千百年来的木背桶,使该村群众祖祖辈辈承载着莫大的生存压力。为了彻底解决该村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曹永先一行沿一条崎岖山路蜿蜒爬涉五公里,现场查看该村临时饮用水源,沿途征询老党员、老干部的意见,一户一户的了解情况,与群众一道商议解决饮水难题。曹永先说:若干年来,胡家山村的祖辈们数次想方设法,都没能解决饮水问题,说明难度之大。我们一定要克服困难,竭尽所能完成这一任务。由于山高坡陡,要通过五公里山路向上运料,需要耗费大量劳力,这就要充分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在此前提下,可积极协调项目,立项解决所需水泥、钢筋、沙石等物资。待群众充分讨论、下定决心后,及时启动实施饮水工程项目,彻底解决村上的饮水难题。

石沟村主要粮食作物是洋芋、玉米和小麦。增收渠道单一。除了严酷的自然条件等深层次问题制约外,群众信息闭塞,粮食能吃饱肚子的满足感强,等靠要思想严重,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也是导致贫困的最主要的原因。在这里,满山遍野的核桃树长势良好,户均达到50株,但是群众疏于管理,又无科技知识,所以核桃病虫害多发,挂果率低,虽有规模却无良好的效益。几经了解和调查后,曹永先说:在产业上,还是发展核桃最适宜,下一步,在动员群众继续栽植核桃的基础上,区政协将带领核桃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给群众开展科技技术的培训,实施高接换优,提高群众科学管护的水平。在抓好劳务输转的同时,培育长效产业,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子。

在有镇上有关领导,驻村干部和石沟村干部参加的会议上,曹永先说:石沟组居民住房建设已近尾声,要尽快启动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和“一池三改” 项目的配套设施建设。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要充分掌握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因病致残、残疾智障家庭,要尽己所能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努力帮助他们寻找生存和发展的路子,并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对于有能力发展的贫困户,就要多作思想工作,多交流,多沟通,多教育,注重扶其志,提其神,鼓起劲,使群众想发展求发展能发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