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区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区
本网讯(记者尹春平 通讯员赵小平武都区属于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特色产业区域范畴,凭借产业基础牢固、科技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等优势,今年年初被认定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这标志着武都现代农业发展迈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对新起点,新任务,武都区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和创新加快全区农业发展的方法和措施,努力把武都打造成全省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区。
立足实际确定武都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武都区立足实际,提出了要把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集科技先进、特色显明、产业高效、绿色生态于一体的优质高效示范区、特色农业展示区、生态农业功能区和观光农业休闲区;建成重要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基地、甘肃南部农产品物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分布中心、产业化示范推广基地及农村科技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基本实现区域内农业功能多元化、生产结构高优化、技术推广高新化、经营方式产业化、生态环境优美化和农民生活富裕化。
科学规划不断创新体制机制
武都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编制了《武都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优化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并针对全区随意种植的现状,及时研究制定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加快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有序、依法流转,促进农业产业的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基地,规范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加强联结农户,创新利益联合机制,把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打造 “产业链”、构建“流通链”、结成“利益链”、培植“要素链”,有效发挥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及抗市场风险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城市资本和商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扶持工商企业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形成多元化、多方位、多领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六大措施确保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针对当前现代农业发展工作的实际情况,武都区提出了六个措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确保提质增效。一是推广良种良法,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引进、示范、推广一批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要重点引进名特优农作物新品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和提质增产增效,引进“优质、高产、高效”的优质蔬菜、马铃薯、油橄榄等新品种,提高作物良种覆盖率。加大对地方传统优良品种“安化红辣椒”、“武都米仓红芪”等进行提纯复壮,并重点加以保护和推广。同时不断普及新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灌溉为主的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业新技术普及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并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举办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测土配方施肥、蔬菜高产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科学务农水平;二是大力推广先进农机装备和技术。精心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发展农机服务组织,推广应用钢架大棚、智能温室、喷滴灌、频振式杀虫灯等设施装备,全面提升设施农业与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三是认真实施标准化生产。以优质蔬菜、马铃薯、中药材、油橄榄等主要农产品为重点,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四是不断加大“三品”认证力度,即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五是加强检测平台建设。建立农残快速检测室,在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建立农残速测室,实施农产品日检测日公示制度,形成区级“检测中心+农贸市场+生产基地”的三位一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同时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实施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六是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减量、村集中处理、乡镇强监管、区以奖支持”的新模式,改观农村环境面貌,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发展生态养殖,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