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和谐度佳节 红红火火过大年
本网讯(记者 王芳)红彤彤的灯笼,喜艳艳的对联,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欢天的锣鼓,悠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人们舒畅的笑脸、闲适的心情,夜空中绽放的绚丽烟花……,龙年春节浓浓的年味中,处处呈现灾后重建中全区群众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处处呈现文明和谐的新气象。
万家灯火团圆日 平凡岗位做贡献
今年除夕,武都城年味很浓,但天气却异常寒冷,就在城里人或守岁或酣睡的时候,61岁的李军师傅带着老伴和孩子在武都区盘旋北路开始打扫卫生。同样是清洁工的刘文诚夫妇来自马营乡,在武都城区做了5年环卫工作,5年没有回家过年。他们似乎没有太多抱怨:“干这个工作,一天也停不下来。反正春节也不能回去,忙忙碌碌习惯了。”
李军师傅负责打扫鑫泰超市到民政宾馆这一段路的卫生。路虽然不长,却是武都城区最繁华的路段,是餐饮聚集地,平时每天的垃圾量都在半吨以上。除夕夜,很多摊点通宵营业,再加上烟花爆竹屑,大大增加了李师傅的工作量。于是,老伴和孩子们便一起来帮他清扫,一家人过了一个别样的除夕夜。
大年初一早上9点,李军师傅刚睡了4个小时,便又走上街头,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原来在家里种地也没下这么大的功夫,但这是我的工作,也是责任,要做就做最好,这样我心里舒服。”这是李师傅的心里话。
春节期间,两水镇的大街小巷一改往年脏、乱的形象,以干净整洁的面孔出现,这是12名环卫工人为春节的两水镇献上的一份特殊礼物。
为了让广大群众干干净净过大年,正月初二一大早,镇上的垃圾清运工人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经过除夕夜与正月初一的喧闹,两水的街头显得格外安静,地上是人们庆贺新春留下的鞭炮、烟花屑等垃圾。
“一到春节,外地上班和上学的都放假了,人多,垃圾也比平时多。”正在往车上装垃圾的陈四牛说。“环卫工人有句老话,辛苦我一个,洁净千万家,干我们这一行,越到节假日越忙,只要让全镇人民干干净净地过好节,我们辛苦点没什么。”
一直从事垃圾清扫工作的尚玉英说:“我们吃点苦,换来的是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让全镇人民干干净净过新年,值!”
春节前后,垃圾骤增,尤其是岁末年首这几天,全镇垃圾量大幅度增加,加上天气寒冷,使处于露天作业的垃圾清运、处理工作难度增加,环卫工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除夕他们更是要工作到晚上七点多才结束。
春节,万家灯火团圆日,有很多如李军、陈四牛一样的人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保障了公众生活的各个链条得以正常运转,节日的喜庆与和谐得以圆满,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换来了万家灯火的祥和璀璨。
志愿服务呈异彩 文明新风扑面来
送春联、送书画、送书籍、送温暖……,区文明办把组织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活跃群众节日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大力弘扬志愿文化,使志愿服务在龙年春节期间成为志愿者奉献爱心、提升自我的重要载体,组织志愿者深入群众,秉承“互助、友爱、团结、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提供满意舒心的服务。1月12日,开展了“温暖交警心、红红火火过大年” 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看望慰问奋战在春运一线的交通民警,给他们送去了节日的问候,同时向广大司乘人员发放“告别陋习、从我做起、争做文明交通志愿者”倡议书。1月13日,组织区科协、区书画院、区美协、区书协、区摄协、区作协的文化志愿者深入柏林乡开展了“送春联、送书画、送书籍”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为柏林乡捐赠各类书籍2000多册。天空虽然飘着小雪,书画家们却劲头十足,冒着严寒挥毫泼墨,为群众书写春联、创作书法、绘画作品。现场群众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争着让为自己写春联,特别是书法、绘画作品。书画家们有求必应,尽力满足每一位群众的要求和愿望,让每一位群众满意而归。1月15日,区书画院、美协、民盟送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在汉王乡政府举行,来自书画院、美协、民盟的文化志愿者为群众义务写春联。听说书法家义写春联,周边群众闻讯赶来。人们各自报上喜欢的春联内容,书法家们有求必应,笔走龙蛇,挥毫泼墨。一幅对联墨迹未干,早已被群众收入囊中。虽然是三九天气,但严寒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兴致。书法家们一幅接一幅的写,直到把带来的所有纸张全部用完。据不完全统计,近三个小时就写了100多幅,构成一道独特的年俗文化景观。除夕夜,区文明办和陇南文明志愿者艺术团的志愿者带上春联、灯笼、慰问品来到城郊乡崔家梁村五保老人庞三成家,给他打扫卫生,挂灯笼、贴春联、包饺子,与他同吃年夜饭,共度除夕夜。
城乡劲吹文化风 红红火火闹新春
龙年春节,“文化风”催浓了武都的年味,传统的习俗文化和充满现代气息的文化活动相得益彰,尽显无穷魅力。
新春时节,家家户户春联目不暇接,如“春风送春处处春色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春山春水春色年年好,新事新人新风处处多”体现了群众对春天的向往;又如,“金龙出海迎新岁,彩凤朝阳贺小康”、“金龙献瑞苏千里,绿柳迎春乐万家”则是龙年的写照;再如,“龙腾虎跃光明地,海晏河清锦绣天”、“龙腾虎跃闹春意,人寿年丰谢党恩”传递农村群众感恩党的心声。
两水镇一户新盖的二层砖混结构楼房门上的春联是“福气降临合家福,春光辉映满堂春”。一家农业科技服务部的门口贴的春联是“华夏大地共建和谐社会,高新科技引领特色农业”。农家书屋贴的春联是“给小镇展一道风景,为读者掬几多书香”。学校门口贴的春联是“从教无私桃李三千承雨露,感恩报国芝兰四季吐芬芳”。
“和顺一门有百富,平安二字值千金”、“家家幸福庆团圆,岁岁平安添美满”、“福照家门万事兴,喜居宝地千年旺”、“丰收报喜喜上眉梢,佳节迎春春生笑脸”、“春满神州万物荣,龙腾盛世千年喜”……品味着这一副副春联,看着身边一系列变化,人人脸上荡漾起灿烂的笑容。不难看出,春联的内容大多突出和谐、幸福、平安、春天的主题,百姓们用春联道出他们的心声,表达他们内心的喜悦之情,也显示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正月初一到初三,由石门乡上白杨坝村12位年轻人自筹资金举办、群众自编自演的“春节联欢晚会”尽情上演,村民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党的富民政策的赞美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给本村及邻村的乡亲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近4000人观看了晚会。
尽管天气寒冷,但上白杨坝村小学操场上还是挤满了人,舞台上张灯结彩、彩幕高挂、一派喜庆,“上白杨村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横幅格外醒目。
伴随着清脆的音乐,一台乡村“春晚”在《好日子》中拉开了帷幕。舞蹈《好运来》、《欢乐的玩儿吧》舞出了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新农民的喜悦;《欢腾的草原》再现了藏族同胞的民风民俗;《街舞》、《霹雳舞》则表现了农民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男声独唱《送给你》、《骏马奔驰保边疆》等赢得了热烈掌声,整台晚会充满了新农村时代气息。此起彼伏的喝彩声和不时爆发的热烈掌声,道出了农民丰收致富后的喜悦心情。“春晚”负责人张岁宏说:“为了举办村里的春节联欢晚会,召集了村里年轻人50余人,自编自演节目80多个。排练时虽苦点、累点,但在新年里能给大家带来节日的喜庆与祥和,我们感到很开心。”
趁过年有空,大多数农民群众来到农家书屋给自己充电。每天早上,马街镇姜家山村村村级组织活动室就会来很多上网的村民,他们打开电脑,或查找农产品销售信息,或了解种植养殖知识。 花椒种植大户姜转红一边浏览网页,一边不停地做笔记。他兴奋地说:“过去我种植花椒凭的是经验,效益不好。这几天我在网上了解到科技种植、科学管护的新技术,打算今年试试。”正月初六,柏林乡浩家沟村“农家书屋”已有20多位村民正全神贯注地读书看报。有些手里拿着《甘肃日报》、《陇南日报》了解省、市时政消息,有的拿着《花椒种植实用技术》、《劳务知识问答》等书籍学习农业、务工信息。在多媒体室内,几个村民坐在一起,正在观看《油橄榄种植技术》光盘。“如今不比从前,种田和做生意都需要专业知识。我平常农忙在家搞农业,农闲到街上做小生意,总是很少有时间学习。”村民浩海军说。 “农民工技能培训你去了吗?”这是时下武都区农民当中谈论最多的话题。春节期间,武都区劳动部门利用大量农民工返乡的实际,积极组织举办的“农技讲坛”在武都区各村受到欢迎。“农技讲坛”以送教上门,就地培训的方式进行,贴近农村,贴近农民,重点围绕当前返乡农民工转岗就业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务工常识和建筑、挖掘机装载机操作、电脑、蔬菜管理等多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农技讲坛’活动,我们力争使返乡农民工实现由‘体能型’向‘技能型’、‘智能型’的转变,增强他们适应市场、抗击风险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就业的信心,提高择业竞争力。”武都区劳动部门负责人说。
面对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36个乡镇的60多支社火表演队敲锣打鼓载歌载舞舞狮舞龙欢天喜地闹新春,热情歌颂党的富民政策,高唱新农村的喜人变化,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灯曲儿”被赋予崭新的内容,人们欢唱 “新灯曲儿”颂党恩。。
“抗震救灾解放军,冲锋陷阵是英雄;政府派的医疗队,救死扶伤治百病……政府救灾很到位,灾区人民很高兴,共产党呀万万岁……”这是两水镇社火表演队唱的“灯曲儿”。
群众有感于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便编制了这样的“灯曲儿”:“党和政府就是好,教育事业抓得牢;九年义务到了位,学费书费全免尽,还要补助生活费;学生生活大改善,认真学习把书念,奋发图强再向前!”
“历史记录破天荒,免了杂税免‘皇粮’,粮食补贴年年发,退耕还林都不差;合作医疗加低保,孤寡老人养到老……”以上几句“灯曲儿”,可以看出百姓对党和政府各种惠农政策的赞扬。
一首首催人奋进的新“灯曲儿”,唱和谐、颂党恩,唱出了党和政府各种惠农政策给群众带来的好处,唱出了乡村群众感恩党和政府的美好心声。
每晚或早晨,城关镇的一群大婶、大妈都会准时来到盘旋路文化广场,伴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锻炼间隙大家高兴地说:“现在,家门口文化设施很全,文化活动天天有,我们唱歌,跳舞,看书,过足了文化瘾,不仅身体好,精气神也更足了!”
春节期间的武都城,虽已是寒气逼人,但每天早晚,体育场活动中心及盘旋路文化广场、油橄榄文化广场、白龙江风情线却是歌声飞扬、舞姿翩跹,一派热闹景象。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优秀国产电影公演、元宵节灯谜晚会、美术作品展、象棋比赛、焰火晚会等多项文化活动让广大市民在春节期间尽享免费的“文化大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