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惠民谱新篇
——2011年武都区水利建设纪实
记者 田银平
2011年,武都区坚持以水浇地建设、集雨节灌工程建设及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兴水和节水灌溉为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这一主题,稳步推进水利改革,不断壮大水利产业,全力抓好抗旱防汛工作,水利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水利工程加快推进
走进三河镇竹林村村民汪新平家,拧开水龙头,清凉的自来水便哗哗地流出来了。“现在好了,我们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太方便了,随时打开水龙头都有水,而且水干净、卫生。”汪新平激动地说。
武都区切实抓住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行动,扎实开展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水浇地建设,集雨节灌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建设。2011年,共完工饮水安全项目17项,解决了2934户,1.5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电灌3项,渠道18项,完成有效灌溉面积6500亩;完成蓄水池47座,发展补灌面积6500亩;通过兴建蓄水池,渠道浆砌,管道输水等节水方式解决了6100亩节水灌溉问题。
加大贮备 筑牢汛期“防水墙”
每到汛期,如何安全度汛便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2011年,武都区水务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防洪保安全、减灾保发展”目标,积极构建防汛减灾体系,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
按国家和省、市的总体部署,加大了对应急预案修订、防汛物资储备、水毁设施修复等工作的检查力度。深入排查防汛安全隐患,重点指导排查白龙江、北峪河、福津河、洛塘河各治理段以及河道雍塞体、泥石流沟口和堆积扇、群众安置区、学校、城镇、交通要道、在建涉水工程施工场所重点区域。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整改,加强跟踪督促。加强汛期24小时值班,确保雨情、水情传达畅通;加快推进防汛保安工程建设。完成了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建成信息汇集预警与决策会商平台1处,建成 43个自动雨量站,260个简易雨量站,3个自动水位站,4个简易水位站和19个乡(镇)广播站,38个广播分站,62个广播村级站,配发铜锣 260套。城区组建了17支、1740人的抢险队伍;农村组建了100支、3750人的抢险队伍,明确了抢险区域、联络方式和抢险信号;对重点河道、沟道和堤防进行了除险清障和维修加固。共修复水毁河堤9条,1326米,维修加固险堤17条,38处,3.1公里,发动群众清淤疏浚威胁村庄的泥石流沟道17条、长2760米;区上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40万元,储备应急抢险铅丝7.06吨,编织袋10.85万条,购买铁锹180把,铁镐80把,雨衣96件,雨靴96双,救生衣57件,发电机3台,手电筒96把,强光灯5把,保证了抗洪抢险所需。
防患于未然 下狠力开展河道整治
为了保证度汛安全,确保沿江沿河村社汛期安全,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武都区水务局抽调19名工作人员组成联合执法工作组,对洛塘片8乡镇防汛隐患、险段建房及河道内乱挖乱采乱倒状况进行了排查摸底,要求有关乡镇和工程建设项目部限期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同时结合防汛检查对各乡镇的防汛隐患点进行了调查摸底,当场填发《防汛除险通知书》32份,勒令停业采砂、采矿点8处,勒令停工险段建房15户;共拆除北峪河、洛塘河河道内违章建筑125户,375间,对洛塘镇已执行的3户盯死看牢,防止反弹。结合灾后重建北峪河东、西堤维修项目,拆除违章建筑2户13间,200平方米,砍伐河道内高杆作物3600株,平整私自在河道内开垦的撞田10亩。责令洛塘片河道内施工企业清理50公里长的河道内工程废渣60万方,清理白龙江、北峪河20公里长的河道内工程废渣21万方,责令施工企业重新选择弃渣场15处。与此同时,采取强制措施,责令所有采砂船全部拆除肢解,停止采砂作业,目前白龙江河道采砂已进入规范管理阶段。
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扎实推进
2011年以来,武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区水务局按照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安排,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全区水利状况进行了详细普查。截至目前,基础名录录入已全部完成,确定水利工程223项;经济社会用水200项;河湖开发治理55处;行业能力单位51个;灌区49项;地下取水井2800眼,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地1项。按照进度要求全部下发了清查表,由普查员逐项进行登记,普查办公室按照“四级审验制”对各项数据进行审验。并按照数据接收审验、计算机审验、分专业详审、跨专业联审和数据终验等五个步骤组织开展数据审验工作,此项工作已全面完成,通过了国家验收。同时,完成空间数据外业采集32项,完成内业标绘312项,完成台账建设113项,补充水利工程河堤项目12处,补充完善经济社会用水项目5处。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