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江岸春潮涌
白龙江岸春潮涌
——武都区春耕生产见闻
通讯员 杨建辉
眼下,正是春备耕生产的大忙季节,走在武都区广袤的大地上,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温室大棚里菜农在给蔬菜除草浇水,田野上农民正在翻地灭茬运送农家肥,集贸市场上人头攒动,各类农具正在旺销,呈现出一派欢腾繁忙的景象。勤劳朴实的农民正趁着早春的大好时节,编织着一幅幅春耕图。
连日来,尽管天气还伴着一丝寒意,在马街镇上、下南山片两个万亩花椒示范片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椒农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在为花椒树浇水,有的正在松土、施肥,手中的铁锹锄头发出的碰撞声,伴随着人们爽朗的欢笑声,奏出一曲曲动人的交响曲。
姜文是马街镇姜家山村的花椒大户,通过多年来的种植,让姜文拥有一套丰富的种植经验,他家的花椒树年年获得好收成。去年秋季他又补栽了一些,开春以来他就忙个不停,紧张地松土、施肥。几天前,他就与家人冒着丝丝的寒气在自家农田劳作,有的忙着给花椒松土,有的忙着为花椒浇水,防止花椒墒气不够,营养水分跟不上。他告诉我们:虽然今年的花椒棵树有所增加,各类农资的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成本增加,但他对今年的花椒前景充满信心,因为去年花椒的丰收为今年打下了基础。连日来,他已陆续组织施肥、松土,预计在得10多天就完成了。
在两水镇前村的蔬菜地里,赵彩凤和丈夫正在修理水渠,平整土地。赵彩凤说,他家种了几年蔬菜,由于不掌握种植技术,受病虫害影响收益不理想。去年冬季参加了镇里举办的科技培训班,明白了其中要领。今年他家要把蔬菜种植面积再扩大,种苗都已经准备好了。
“光知道蛮干不行,必须掌握科技知识。”像赵彩凤一样,应用科技知识指导种田,用科技知识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成为白龙江沿岸一带农民的一致共识。入春以来,武都区为满足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通过采取课堂培训和一线指导等方式,有针对性的举办蔬菜种植、测土配方、马铃薯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班。
两水镇前村的张德思正在他家的蒜苗地里挖蒜苗。他告诉我们,种菜最重要的是掌握市场,再好的东西卖不出去也是白费。过去是“庄户人不用问,别人种甚咱种甚。”现在可不行了,要多跑多问多了解,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对于怎样获得信息、掌握市场,傍边的一位村民说,村里的蔬菜协会经常发布一些信息,自己也要留心一些,重要的是有组织的和一些大市场进行对接,落实订单种植,这样把握大些,干起来心里也踏实。两水镇前村每年种植1100多亩蔬菜,大多数以订单为主。追踪市场、注重信息,在偏僻的乡村和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情况下难度一定很大,但农民们已经认识并行动起来,市场的主人一定属于这些新型的农民。
罗寨村的一块田地里,三男五女在有说有笑地播种土豆。我们问他们是否一家人,驾驶翻土机的卢彩德笑呵呵地说:“谁家会有这么多人,我们两三家人合伙互助。”卢彩德说,现在不少农民外出打工,有些家里除了老人就是妇女,一家一户耕作困难很多。他们三家建立了联合小组,互帮互助,解决了机械不配套、人手不足等困难,保证不误农时。眼下农村这种情况不少,有的自愿帮忙,有的帮工互补,有的经济补偿,淳朴的乡村情感加之必要的经济调节,自然而又和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