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劲唱增收歌
“冬闲”劲唱增收歌
——武都冬季农民增收见闻
眼下正值冬闲时节,但在武都广袤的农村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参加技术培训、搞特色蔬菜产业、进城“淘金”……武都许多农民改变了以往的“猫冬”方式,充分利用冬闲时间为自己致富“添砖加瓦”,用勤劳的双手描绘了一幅幅“冬闲增收图”。忙,成了武都农民这个冬季的主旋律。
“农家课堂”培训忙
近几天,在洛塘镇计算机培训教室里,挤满了前来听课的村民。原来,洛塘镇决定利用冬闲时节,邀请了资历比较深厚的计算机老师在这里举办冬季计算机培训班。附近王坝、八房、何家沟的一些年轻人自然不愿错过这个学习机会,如今,他们越来越意识到了科技对增收的重要性。
入冬以来,武都区抓住农闲时节,结合大宣讲活动,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从农业、科技等部门和乡镇抽调人员,组建专家宣讲、咨询服务队、技术辅导服务队等下基层,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广、形式多样的劳动技能培训,把课堂搬到农民的家门口。有的乡村把科技示范员、种植能手等乡土人才请到实地,帮助农民解决油橄榄、花椒种植、反季节蔬菜、果树管理及标准化畜禽养殖等种养难题,农民也纷纷走进“农家课堂”充电。目前,武都区结合大宣讲活动共入村开展科技培训100多场次,发放农业技术资料3万多份。
“冬闲田”里生产忙
连日来,武都区白龙江沿岸的田野上异常热闹,又得在点种冬播洋芋,有的爱为正在巴结的蒜苗放水、除草,还有的正忙着把采摘好的新鲜蔬菜清洗、称重、装箱,准备发往外地的大超市和蔬菜批发市场。两水镇潜存的一位菜农乐呵呵的告诉笔者,这个冬季,他们种的反季节蔬菜都卖得很好,收入不少。
武都区把冬种作为促农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冬闲田”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及各种农产品加工生产。区上制定了县、乡、村三级领导冬种生产责任制,大力宣传冬种,扩大冬季农业面积,提高农民冬种热情。同时,不断优化种植结构,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特色种植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目前,全区种植的大白菜、蒜苗等冬种作物长势良好,总产量有望超过去年。
进城入企“淘金”忙
近日,在滨河新城住宅小区一套正在装修的新房内,木工卯正德忙得不亦乐乎。冬季是装修高峰期,他和妻子秋收后从乡下来到城里做工,这几个月已经赚到了2万多元。这个冬季,像刘德明一样利用冬闲时节进城务工、经商、跑运输等从事季节性工作的农民有许多人。
随着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市场对技术工、钟点工、季节工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农民在农闲时进城“淘金”提供了更多机会。在武都,许多农民除了通过发展种植生产赚钱外,还凭着一技之长走出家门创收。家在三仓乡的一位小伙子一边背瓷砖一边告诉笔者:“这几天正是挣装修钱的时候,在这里,再干几天就准备回家过年。”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